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卫军 《档案天地》2016,(4):56-58,52
2016年1月25日,昌黎县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闭幕,县档案局局长何志利作为优秀委员,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何局长所做的工作一直与昌黎文化并肩前行,具有前瞻性。"的确,何志利同志自从2006年到昌黎县档案局工作以来,始终坚持"为党管档、为国守史、存古纳今、服务社会"的工作理念,以兰台为家,带领全局工作人员,努力拼搏、锐意进取,档案工作连年迈上新台阶,昌黎县历史文化得以逐渐普及和  相似文献   
2.
张名鹤 《收藏》2014,(17):19
海,代表一种胸怀,象征一种气魄。观海,必高临碣石,观海之洪波,听海之涛声,所以涤荡身心,咏志兴怀!自古以来,画山容易画水难,历代名家极少以水入画,即便以水入画,也是有山有水,山主水副,俗称山水画。然而以海入画,在中国数千年绘画史上更是少之又少,究其原因,在于水最为灵动,须臾不止,其姿态千变万化,最难捕捉,大海更是百川交汇处,水之性情、水之气魄、水之精神在此得以充分体现,画海可谓难上加难。  相似文献   
3.
(出示曹操北征乌桓时的作战路线图)师:北征乌桓,是曹操为了平定北方的最后一战。这场远征,几经波折,原计划经过碣石山,走平坦易行的滨海道,后来遇上大水,只能改道;换成从卢龙塞出塞,但这条道路非常危险,群山峻岭,又常年失修,给行军造成极大的不便。好在一路没有遇上敌人,总算顺利。快到目的地时,先锋骑兵在白狼山被困,乌桓军队主力前来围攻,这是一场敌我兵力悬殊的战争。即使后来曹操获胜了,他也感叹道:“乘危以侥幸,虽得之,天所佐也!”意思是这场战争侥幸获胜,是上天相助。从此,他的军事版图更加巩固,实现了北征的目的。获胜归途中,曹操来到碣石山,写下《观沧海》。你们认为此时,曹操的心情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4.
公元207年,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留下千古绝唱的诗篇。然而“碣石”今安在?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各家作注只得因循诸说,兼收并蓄。本文作者以近年出土文物为依据,参照史籍中的合理记载,并通过实地勘察,得出新的结论:山海关外现今辽宁省绥中县境内海中的“姜女坟”即“碣石”所庄。自然,曹操在此面对苍茫海天,情魄引发,洒暴挥毫,写出《观沧海》诗篇。  相似文献   
5.
碣石学宫是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学术中心,后世学者往往将它与稷下学宫相提并论。以稷下学宫为参照,对碣石学宫学术中心产生的文化环境、产生原因、人员构成、作用、结局及对后世文化的影响等进行考察,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这个学术中心的性质和特点,并可以了解燕齐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差异及其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113耀115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介绍家乡无棣的名胜古迹,重点说一说具有悠久历史和美丽传说的"碣石山"。师:同学们,你能告诉听课的老师们你们的家乡是哪里吗?生: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  相似文献   
7.
司马迁规划的由碣石至于龙门的农牧分界线,是适合于生态环境的.当时如此,后世亦然.在农耕操作尚稽留在粗放经营的时期,为农为牧都不能过分超越这条分界线.过分超越就会促成这条分界线的移动,从而影响到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引起不良的后果.这条分界线绝大段落经过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甚至于黄河的溃决泛滥,都与这条分界线的移动有关,是不应稍事忽视的.  相似文献   
8.
书是良药,刘向说:"书犹药也,善凑之可以医愚";书是益友,臧克家说:"读过一本书,像交了一位益友";书是窗户,高尔基说:"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从童年时期开始我便疯狂地迷恋上了读书,在我成长的不同阶段,我阅读了不同种类的书籍,与书籍一起走过的口了给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快乐。幼儿园时,我读童话书,它们净化了我的心灵。一本本童话书,把我带入一个个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让我感悟到人间的真善美,使我的心灵得到了净化。读《绿野仙踪》,我感到人要有同情心,  相似文献   
9.
【承讹袭舛】chénɡéxíchuǎn沿袭讹误错谬。宋·魏了翁《毛义甫居正六经正误序》:"自秦政灭学,经籍道熄,怠隶书之作又举先王文字而并弃之,承讹袭舛,愈传愈失。"明·蒋一葵《长安客话·皇都杂记·碣石宫》:"燕时故宫疑在斯地,后人承讹袭舛,遂主其说。"又作"承讹袭谬"。【承讹袭谬】chénɡéxímiù见"承讹袭舛"。清·王掞《〈宝砚斋印谱〉序》:"迩来斯、邕之道,绝无正传,承讹袭谬,尚诡争奇,六书印学之不明,非一日矣。"  相似文献   
10.
我是谁     
我是谁?我是一枚树叶。在这之前,我记得,我曾是一粒种子。老家在哪里,我已经记不得了。当我有记忆的时候,我正在一只鸟的肚子里。当时,那只鸟正在飞翔。我其实是在那只鸟飞行的时候,从它的肚子里钻出来。降落到这个山坡的。我之所以想在那一时刻钻出来,以至于使那只鸟在没有任何不适的情况下,突然产生排泄欲望,是因为冥冥之中,我感觉到,应该在这个地方降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