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教育   44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宝鸡社火脸谱,历史悠久,古朴神秘,是宝鸡民间艺术奇葩,但传承和发展却面临诸多问题,提出解决其问题的方法,即在学校开设民间美术课程,同时阐述了把宝鸡社火脸谱美术资源引进美术课堂的策略。民间美术课堂教学承载着传承和发展的重任,民间美术进入课堂教学具有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海神乐是广泛流行于洛阳民间社火中的一种器乐形式,被河南省政府、河南省文化厅列为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为了了解"海神乐"的历史渊源、恢复过程、传承方式、表演形式、乐器组合、乐队编制、生存现状等问题,对河南省洛阳市李楼乡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3.
社火本来是古代先民用来祭祀神灵的一种仪式,后来演变发展为春节时的娱乐项目,一些现代化的时尚因素始备。在这个娱神到娱人的发展过程中,一些东西消失了,一些东西新增了,另一些东西就一直保存了下来。就其传承流变而言,社火的内涵意蕴是不可抹杀的,它的社会功能也不应该被现代光鲜的东西所埋没。本文从青海社火的起源入手,探讨了青海社火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4.
缑静 《考试周刊》2011,(57):44-45
民间舞蹈是民间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和组成部分.是特殊的地域环境造就的文化产品。本文从符号学视角入手,以民间舞蹈的能指形式之一社火为研究对象,探讨民间舞蹈的起源、特性及文化特征,从而指出汉族民间舞蹈所指的实质是其祭祀性。  相似文献   
5.
社火是民间节日期间举行的各种游艺杂戏活动的总称,蕴涵着丰富的民俗意味和浓烈的文化色彩,在中国各地城乡、尤其是广大农村流行颇广。作为城乡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社火有其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在社火表演过程中,人们除获得情感释放外,还实现了一系列的文化及社会功能。城市社火和乡村社火作为同一民俗事项,具有许多相同点,但由于表演语境等诸因素的不同,在某些方面仍存在着差异。本文即重点对西宁城乡社火的表现形态和文化功能作一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6.
1.春节前夕,由陕西省少工委发起,省文明办、教育厅、关工委、文化厅等单位联合举办了"首届少儿春节联欢晚会"。  相似文献   
7.
甘肃社火是家乡文化的杰出代表,它历史悠久,传承了许多古老的习俗,是认识乡土社会的一面镜子。甘肃社火特色鲜明,在流传过程中,始终固守着传统的表演模式,并与人们的祭祀、祈祷等活动相伴而存。甘肃社火注重在表演中传播传统文化,并形成了具有地方性的家乡文化特色,其丰富多彩的表演,能使每一个参与者深受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因此,作为民俗文化的社火,不仅是家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认识人生、塑造品格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8.
“踩福字”是发源于甘肃陇南成县索池乡大川、王窑、寨子一带的一种民间习俗,属于“社火”形式的一种,一般在每年正月初十至十五举行.顾名思义, “踩福字”就是通过人在地上行走用脚踩出想踩的汉字.这种习俗有着非常鲜明的地域特色,场面宏大而壮观,踩出的汉字硕大美观, “叫锵”语言通俗而极富韵味,可以说是陇南以至甘肃省最具特色的“社火”种类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9.
西府社火民俗传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府社火属于传播学范畴的群体传播。社火结合庆典活动的组织、游行编队等管理方法于一体,穿区过县,活动形式集民间锣鼓、音乐、戏曲、服饰、脸谱、造型艺术等民间音乐、工艺、美术为一体.可以传播民俗文化,展示时代风貌。通过研究这种民俗的传播形式,可以更好地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