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游记》对佛教持抨击的态度是十分明显的。从《西游记》产生的时代和环境看,作品对佛教是贬抑的;从《西游记》的人物性格塑造,可以窥见作品对佛教的否定;从《西游记》所叙述的故事情节可以看出作者对佛教的厌恶;从《西游记》对神佛的形象刻画,可以看出作品对佛教是讨厌的。  相似文献   
2.
在李渔的创作中,诡异、超自然的神明外力普遍存在,且在传奇作品中充当着较为重要的角色。在他的《笠翁十种曲》中就有不少"神佛相助"的情节,这些神佛形象和相助情节的设置既是李渔对其戏曲理论的一种实践,又迎合了广大民众期待善恶报应的美好愿望,并且符合统治阶层政治要求,实现了戏曲的审美、教化、娱乐等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3.
《西游记》沿袭人间社会结构,组织起全书庞大的仙佛神妖体系及错综复杂的关系网。那些看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神圣仙佛、魔妖精怪,也都或多或少地展示出普通人性中或可爱可憎或可气可笑的某个方面。这些未脱离人世间烟火的喜怒哀乐和俗缘未了的贪嗔痴,让佛界天国仿佛人间的俗世江湖,不但有等级、有压迫更有人性和社会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向钱看、拉关系、弄虚作假、教育目的、做事不光明、威逼利诱等方面分析了《西游记》中神佛的世俗性,给读者展示了《西游记》中正大光明、神秘莫测的神佛的另一面,揭示了吴承恩写作《西游记》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5.
被誉为“四大奇书”之一的《西游记》,因其众多纷繁的妖魔而被鲁迅定义为“神魔小说”。作者在一个亦真亦幻的神话世界中,为我们展示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妖魔形象,他们或是自然生长而成,或是天上下凡者,甚至还有与神佛有亲属关系者,种类繁多,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6.
宗教是现实苦难的反映。《红楼梦》中的神佛僧道人物是曹雪芹与脂砚斋在创作中"隐真入假、隐真示假"的特意设计,是应对"文字狱"的统治、为了家族伸冤诉屈又要避祸保身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故事"是传统叙事文学的核心。施蛰存在小说里对"故事"十分用心经营。作为一个站在现代和传统的交汇点的作家,他把现代和传统都融入到了"故事"里。在《塔的灵应》《黄心大师》《夜叉》《魔道》这四篇故事性很强的小说里,他对古代神佛故事和志怪故事进行了重写,从古代文体资源里写出了现代,从神佛小说里写出了人性,从志怪小说里写出了人心,并在叙事手法上表现出了前卫的姿态。施蛰存没有完全剥落传统的色调,展现出了作为一个"兼容"的海派作家的气质。  相似文献   
8.
金塔寺石窟东、西二窟壁面上有很多书写于清代的祈雨题记,内容涉及募捐、焚香礼佛、祈雨求水浆等方面,对于研究清代河西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惜此前少有人关注,均未刊布。这些题记书于清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年间,反映了在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尤其干旱对河西农牧业发展形成重大困扰的背景下,人们期盼神灵保佑以趋利避害,进而形成对神佛和龙王由敬畏而崇拜的心路轨迹。  相似文献   
9.
神道是日本本土的自然信仰。佛教于六世纪传到日本后,自奈良时期开始了与神道习合的过程。一方是产生于自然崇拜的原始信仰,一方是宣扬一种人生观、世界观的信仰,两者为何能够习合?究其原因,社会外部原因虽不可忽视,但两者之间存在着的共通之处才是习合发生的最重要内因。通过分析论证,可发现神佛两教在多神及护法善神思想等方面均存在着相通之处,这些共通点使得奈良时期日本神道教和佛教的习合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
1868年,明治政府颁布了"神佛不得混淆令",规定神佛分离,废止宫廷的佛教仪式,清除神社内的佛像,禁止僧侣参加神道仪式,并将统治神社的佛教势力从寺社中彻底清除,让僧侣还俗或仕于神社。1872年,明治政府设立教部省,以神佛各宗派人员为教导职广为说教,在全国开展国民教化运动。1875年,明治政府废止了神佛合同布教,解散了大教院。至此,国民教化运动告一段落。佛教界则在明治政权清洗和融合的一系列政策中,成为翼赞国家神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