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教育   44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国兴 《武当》2003,(11):43-45
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实际上是“以气为本”的气学文化。自宋代周敦颐撰《太极图说》,并经朱熹注释之后,使这一传统文化得以完善。而有关“神”的认识,则是这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 如前所述,仙学(包括内丹学)的修炼过程,始终是以元神的提炼、净化和升华为其宗旨。换句话说,也就是在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古代西周刑事诉讼中,盟誓不再作为诉讼证据,诉讼制度中的神明裁判正式退出历史舞台。神明裁判的消失源于中国古人对于能够利用自己的智慧来判断案件事实真相的肯定和信服,并将这种能够利用自己的智慧发现真相的能力赋予了当权的官吏。与中国诉讼制度相比,欧陆诸国神明裁判消失至少晚了将近两千年,之后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证据制度,建立法定证据制度和自由心证的证据制度。中、欧诉讼制度在神明裁判消失后的发展中之所以走向了不同的道路,所体现的理念就是对于法官的信任与否。  相似文献   
3.
葡萄酒与人类文化发展甚为密切,其源头可溯至8000年前,发源于中东。很快传至叙利亚、巴勒斯坦及埃及;约7000年前,传入希腊马其顿地区;3000年前传人意大利;2600年前经由马赛港传入高卢(今法国)境内。因红葡萄酒色泽与血液相近,被视为“大地之血”。洒酒祭神、祭祖的仪式,始终存在于不同的文化之中,达·芬奇名画《最后的晚餐》中,门徒们饮用的便是象征耶稣之血的红葡萄酒;在希腊与罗马文化中,酒是人间玉露,是哲人与诗人灵感的泉源。  相似文献   
4.
陈秋莲老师是四年前我教育实习时的语文教学指导师和班主任指导师,在短短半个月的实习过程中,我感受到了陈老师在做班主任工作等方面非凡的人格魅力,她对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实习生谆谆教导、关心备至,让我们获益匪浅、深受感染。  相似文献   
5.
简论武术技术特征的历史演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代的中国武术,除了旨在祛病强体、老少咸宜的健身武术外,大致由作为标志性文化符号的竞技武术和主要依托于民间习武群落的传统武术两大体系所构成.它们之间有一定的文化沿承关系,但也表现出很大的内容差异.就两者的样式差异、技术嬗变及价值换置等三个方面进行考察、比较、研究,从中展现出中国武术技术演化的历史屐痕.  相似文献   
6.
甘满堂 《百科知识》2012,(18):55-57
福建农村保存的传统文化较多,其中,村落中祠堂与庙宇之多全国少见。祠堂是祭祀祖先的,庙宇是供奉神明的。福建民间庙宇众多,有"村皆有庙,无庙不成村"之说。"村庙"的界定在福建,一个人口较多的自然村中庙宇有多个,但并不是所有的庙宇都可以称为"村庙",只有具备以下条件才能称为"村庙":有一定建筑面积的  相似文献   
7.
深入探讨张锡纯的医哲观对当前研究中医哲学的基础理论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张氏对中国哲学与中医学的关系、中医哲学的气化学说与神明学说的论述,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中医学理论就是中医哲学,中医哲学不仅是中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其精华所在。气化学说和神明学说是中医哲学的基础理论中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8.
<正>19世纪的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灯的木屋里,居斯塔夫·福楼拜在给最亲密的女友写信:"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来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像现在这样)。我工作到深夜,窗户敞开,不穿外衣,在寂静的书房里……""按时看日出",我被这句话猝然绊倒了。一位以"面壁写作"为誓志的世界文豪,一个如此吝惜时间的人,却每天惦记着"日出",把再寻  相似文献   
9.
<原诗>以其理论的思辨性、系统性而著称,后人对其中的正变观、本质论、创作论几乎都做了比较系统而深入的研究,而对<原诗>中叶燮有关杜甫、韩愈、苏轼的评价及其诗歌的精辟分析却研究得颇少.为何众多诗人中叶燮唯独如此欣赏这三位诗人,他们的诗篇中有哪些东西与叶燮的诗学理论追求有着相似之处;叶燮是如何运用自己的诗学理论去评价、分析他们的诗歌,又是如何从他们诗歌创作理念中升华出自己的诗学主张,值得我们认真分析.  相似文献   
10.
《原诗》以其理论的思辨性、系统性而著称,后人对其中的正变观、本质论、创作论几乎都做了比较系统而深入的研究,而对《原诗》中叶燮有关杜甫、韩愈、苏轼的评价及其诗歌的精辟分析却研究得颇少。为何众多诗人中叶燮唯独如此欣赏这三位诗人,他们的诗篇中有哪些东西与叶燮的诗学理论追求有着相似之处;叶燮是如何运用自己的诗学理论去评价、分析他们的诗歌,又是如何从他们诗歌创作理念中升华出自己的诗学主张,值得我们认真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