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教育   30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盐亭麻秧遗址出土的大石璧和成组石璧,是古蜀族的祭祀礼器.在祭祀礼仪中用作敲击节奏,蜀人环璧而舞后,埋入地下.因此石璧的早期功能之一,可以作为乐器.  相似文献   
2.
礼——中国传统建筑的伦理内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传统建筑“内外有别”、“尊卑有序”、“宗庙为光”皆源于传统伦理规范——礼。笔将“礼”梳理为礼俗、礼法和祭礼三个层面,进而分别论述了礼俗与“内外有别”、礼法与“尊卑有序”、祭礼与“宗庙为先”的关联。  相似文献   
3.
随着原始农业的发展,农业在古越人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以至作为后裔的壮族和泰族在稻作生产活动中烙下了农耕民俗特有的深深印迹。通过对壮族和泰族的农耕祭祀礼俗的比较研究,还可发现其印迹有如下4点:1.择吉日举行稻作农耕仪式;2.祭祀地点以农业生产场地和寺庙为主;3.古越人原始宗教信仰和由越巫发展而来的原生型民间宗教——麽教还遗存在稻作农耕仪式中;4.稻米为最高的祭品。  相似文献   
4.
先秦时代的礼是那个时代的法.从<左传>等文献中,我们看到了它的存在;再从孔子对于礼的论述中,我们明白了礼在那个时代就是客观存在着的法.礼法不仅限制人们的外在行为,而且约束人们的思想.冠礼是对成年男子的责任教育,婚礼是对妇女进行贞节和柔顺的教化,祭礼是对整个社会的周密设计和对所有的人的精心安排.孔子礼法思想深刻而普遍地影响着中国人.  相似文献   
5.
安德森的<林中之死>及鲁迅的<祝福>的死亡结局,反映出两位作家在死亡结局的艺术创作及艺术效果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一个是林中之死,弥漫着浓郁的浪漫色彩;-个是人中之死,充满着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这种差异主要基于两位作家不同的审美情趣及创作思想;而不同的审美情趣及创作思想是基于两人所处的不同的社会背景和个人经历.  相似文献   
6.
7.
闽北大腔戏作为我省乃至全国至今保存最原始的一种提线傀儡戏艺术形态,融汇着浓郁的宗教精神。大腔戏的宗教性充分体现在它的宗教形态、行业信仰以及它与民俗礼仪的关系上。在从明清至今的漫长的历程中,大腔傀儡戏时时处处发挥它独特的宗教功能。闽北大腔戏是世俗的宗教祭礼,以最大众、最低俗、乃至最亵渎的神明形式,宣扬宗教思想,强化宗教精神,把宗教文化的种子播洒在每一位老幼妇孺的心田。  相似文献   
8.
以清末民初张家口地区民间丧祭礼俗对传统的继承和革新为例,窥视当时广大乡村和内陆地区丧祭礼俗的沿革演变。清末民初是中国社会转型的典型时期,中国传统丧祭礼俗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是这种变化是不均衡的。对清末民初张家口地区民间丧祭礼俗进行探研,不仅有利于对张家口地区民俗文化发展的研究,也有利于进一步了解广大乡村和内陆地区传统丧祭礼俗的发展和变迁。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社会后期,徽州宗族以《朱子家礼》为标准,结合各自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属于自己宗族的家规族谱,对于冠昏丧祭四礼之中的祭礼作了较详细阐述。《茗洲吴氏家典》作为当时众多家规族谱中的一部,对于探究清代徽州宗族祭礼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0.
《孔乙己》中用了19个“酒”字,与粉板上多年后才拭去的“19个钱”数字暗合,“19”谐音“要酒”。以“酒”为基点,勾连时代。细读全文,从不同角度解开这场“酒局”的秘密,探究鲁迅先生在文中蕴涵的微言大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