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探颂体的起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古文献和中外前辈研究成果为依据,结合远古的社会文化背景和《诗经》三颂的措辞及其祈祷性质,探讨了颂体的起源。颂体的产生是基于远古泛灵论的意识形态和精神、心理的产物,而此种社会文化心理下的原始宗教祭神祭祖乐舞辞和夏商巫卜文化氛围下的祝颂词及金文祷词等.便是孕育颂体的最早萌芽和最初源头,并对后世颂体文学的形成发展起了重要的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豆鼓是与新石器时代祭祀礼器“豆”的形状相仿的一种陶鼓。“跳岭头”以豆鼓为主要打击乐器,主要流传于桂西南壮、汉族杂居的钦州、灵山、浦北等地。“跳岭头”的“傩”要素主要有傩豆、傩舞、傩锣、傩面具、傩格等。“跳岭头”的基本程式是设傩坛、开傩坛、跳日午、捉傩妖。“跳岭头”的主要特点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以豆鼓为伴奏乐器,跳与唱分开,在舞的基础上融入民间杂耍和武术同时;叙事完整,唱词诙谐风趣,人物形象鲜明等。  相似文献   
3.
春节俗称"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祖祖辈辈沿袭相传的风俗里,只有过年才是新年的开始。辞旧迎新,万物复始,在这象征幸福吉祥的节日里,忙碌一年的人们从四面八方回家团聚,围炉把酒,拜年叙旧。"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在一年最期盼的节日里卸下往日的疲累,踏上未来的征途。传说春节由虞舜时代兴起,人们欢庆丰收喜迎岁首,  相似文献   
4.
5.
<九歌>是屈原根据楚国沅湘地区流传的祭神乐歌加工改写而成的,<国殇>是屈<九歌>的第十篇作品,是一曲带有英雄赞歌性质的祭神乐歌,亦是屈原精神和气节的极好写照.  相似文献   
6.
院本考辨     
王国维等学对院本的定义是不完全正确的。金院本表演的体制是北宋杂剧的继承,同时和迎神赛社的活动有一定的关系。元代以后,院本的概念是多义的。  相似文献   
7.
一、《九歌》的结构与情感脉络屈原《九歌》的结构,前贤时哲多有论述,根据祭歌仪式,大多分其为“迎神→祭神→送神”3个部分,迎神为《东皇太一》,祭神为中间9篇,送神为最后的《礼魂》,按照音乐的结构,迎神之《东皇太一》为序曲,祭神之中间9篇为主体曲,送神之《礼魂》为终曲。闻  相似文献   
8.
<正>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  相似文献   
9.
韩愈素以儒学传人自居。他的执着的儒学精神集中体现在他对传统的儒家礼乐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无论他居朝还是在野,主敬明德,以孝悌为本,严守礼仪,以礼治国是他一以贯之的礼治思想。刺潮八月,礼治精神尤显。不但劝帝封禅、置办乡校体现出其治国以礼、整饬朝纲之本怀,其祭神、祭鳄都彰显出寓儒家礼乐精神于民俗文化之中,借以敦亲睦俗之目的。他是真正的儒家礼乐文化的呵护者。  相似文献   
10.
唐代社会神灵崇拜非常普及,祭神成为整个社会的风俗,与之伴生的祭神文在此时达到空前繁荣,文能通神的信仰盛行于世;唐代祭祀文化与祭祀文学存在密切相关性,唐代祭神文参与仪式,使仪式更具交流沟通性,让行为与过程再现并留存于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