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412篇
科学研究   32篇
各国文化   12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25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
正《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全文共20节,1229个字,其篇幅短小精悍,内容相当丰富、精辟、深刻,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等。其中教学相长、藏息相辅、豫时逊摩、启发诱导、长善救失这五条教学原则,至今对语文教学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丰富的俚语是美国英语交际中常见的口语现象,但是,大多数中国人普遍认为,准确的理解俚语的含义却是相当困难的。所以,要想掌握突破俚语含义这一难关,就必须先了解俚语的形成背景。本文着重论述了在美国的各个时期,不同区域,俚语在不同群体中是如何产生的。  相似文献   
4.
给出相对禁位排列数的计算公式的概率证明和恰有k个、至少(至多)有k个在N的全排列中出现(不出现)的非相对(相对)禁位排列数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5.
黄莹 《海外英语》2011,(13):293+301
禁忌现象普遍存在十世界上从古至今各个文化之中,涉及范围从个人到整个社会生活。为了不冒犯他人,人们往往对禁忌语采取"回避"的态度。但禁忌语作为人类语言的一部分,在生活中不可避免。中英文禁忌语的文化差异从跨文化的角度对两者的相同点及不同点做出对比,以使读者对中英文禁忌语有更深刻系统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李白剔骨葬友的做法异于常人,后世一直未得其解,及至周勋初先生将其与蛮族文化联系在一起才做了合理的解释,在学界影响深远。后此观点遭到李小荣先生的反对,他认为当是受到了密教或道教的影响。结合李白个人性格和宗教经典的具体描述来看,李小荣先生的观点值得商榷。通过重新梳理文献发现一条新的材料,可为李白行为受到蛮族文化影响提供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古琴艺术之“禁”的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琴艺术中"禁"的观念作为历代琴论中的重要议题,受到了当代琴学、美学研究者的普遍关注却并未得到详细的阐释。而通过对琴禁观念进行释义和思想溯源,可知古琴之"禁"分别对琴音和琴人进行规定,它一方面受到了儒家尽善尽美的审美观和艺术功能论的影响,另一方面还源自道家"返其天真"和技与道关系问题的探讨。通过这样的辨析,可知琴禁观念具有一定的保守性,但却凸显了中国古琴艺术的精神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邢元平 《考试周刊》2007,(37):133-134
委婉语和禁忌语是两个普遍的语言现象。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两者的关系缺乏科学的认识。为了加深对两者的理解,笔者从历史、定义和社会功能方面论述了两者的不同点,又从理论基础和存在领域两个方面论述了两者的相同点。  相似文献   
9.
《巴尔扎克葬词》中写道:“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一部有生命的、光亮的、深刻的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一部了不起的书(《人间喜剧》),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这里有大量的真实、亲切、家常、琐碎、粗鄙。”  相似文献   
10.
在山西应县木塔秘藏中,有辽代刻印卜筮书1件,从保存文字内容看,系用宫、商、角、徴、羽五音及木奴、天牛、玉犬等占卜凶吉,属于葬书类,其中的"木奴歌"与"天牛吼"失传已久,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结合敦煌葬书文献中的有关资料,对木奴和天牛以及鸣吠歌吼等内容作了考察,指出鸣吠歌吼各有其主,并纠正了后人对"呼"的错误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