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篇
教育   4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史学界曾几度争论过禅让有无。本文认为 ,研究这一问题首先应区分禅让事件与禅让学说的界限。禅让事件如前人所论 ,当在父系氏族社会曾发生过。而禅让学说则经过了“禅让天命说”、“禅让贤德说”、“禅让德运说”三个阶段的历史演化。其发展演化的原因在于社会政治形势的变化 ,和其所依据的理论基础的更改。禅让有无的争论源于战国时的禅让矛盾传说 ,此一矛盾传说的产生主要基于上古两文化系统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2.
夏禹像(山东嘉祥武梁祠东汉画像石拓片)唐尧、虞舜“禅让”的故事,历来为儒家津津乐道,被称为“大同”之世,奉为万世典范。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尧曾举舜辅佐政事二十年,又摄行政事八年之久,使舜得到相当全面的培养和锻炼。尧死后,各部落首领有事都找舜决定和处理。舜形式上虽让位给尧子丹朱,但各部落首领不听从丹朱,于是舜当了部落联盟首领。《古本竹书纪年》的记载则云:“尧之末年德衰,为舜所囚”“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史通·疑古》引《竹书纪年》云:“舜放尧于平阳(今山西临汾)。”从这些记载看来,舜在继尧位时,是…  相似文献   
3.
李熊熊 《收藏界》2016,(4):41-45
清初有一款民窑青花瓷画很别致(图1):净素的器物内底上画着一张香几,香几上安放一只香炉,香炉中有一两缕青烟在袅袅燃升(见图2-图10)。这幅看似简单的瓷画能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流行一时,表明它的内涵其实并不简单。那么,它究竟有着怎样的寓意呢?本文对此试作探讨。中国古代一直有焚香的习俗。最早的相关记录可追溯到尧舜时期。当年尧舜禅让,舜接帝位后,"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柴。"(见《尚书·舜典篇》)文中的"柴",是指烧柴告天,让  相似文献   
4.
《春秋》经传在汉代行政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汉代“春秋决狱”、规范祭祀和立嗣继绝等行政管理理念的形成,深受《春秋》经传的影响;而由《春秋》经传衍申出的“守经知权”、“通三统”等理念,则对皇帝专制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相似文献   
5.
选人用人,历来关乎人心向背、社稷安危。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大到党和国家事业的成败,小到一个单位的兴衰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坚持任人唯贤的十部路线,把人选准用好,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和长治久安。近日,笔者重温了“尧舜禅让”的故事,对选人用人问题又有了新的感悟。  相似文献   
6.
黄帝尧舜禹时期,中原地区三大部族联盟的领袖帝的产生是当时中原各部族间相互力量的消长及其斗争态势影响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7.
8.
在我国古中原地区,至迟在黄帝时代就存在着帝王家族世袭制。帝位始终只在黄帝族、以黄帝为始祖的同宗子孙中更替。黄帝以后有父死子承与避位先帝亲子的惯例,且尧舜禹生前也并未转让帝位。  相似文献   
9.
周公奔楚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周公所奔之楚实即南土之楚,并非卫都所在之楚丘和西土之楚山.周公奔楚实即周公让位于成王,有禅让之意.  相似文献   
10.
《尚书.甘誓》所反映的历史比《洪范》早了近千年,但古今学者解释《甘誓》中的"五行"时,常直接引用《洪范》的说法,这是不合理的。《史记.历书》所载黄帝建立的"五行"才是《甘誓》"五行"所指,即五官制或禅让制;相应地,"三正"指夏部落联盟的三位酋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