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教育   48篇
科学研究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正>有个寓言说,曾经有一个国家,有一口叫作"狂泉"的泉水,任何人只要喝一口狂泉水就会变成疯子。这个国家所有臣民都喝了狂泉水,陷入了一种疯疯癫癫的状态。唯独国王保持清醒没喝这个水,所以没有跟着一起发疯。结果全国的疯子反倒觉得国王精神有问题,于是把国王绑了起来,想方设法"治疗"他的"疯病"。最终,国王受不了那些"疗法"的折磨,只能主动喝下狂泉之水,与民同疯。  相似文献   
2.
白居易不仅是唐代的一位著名诗人,而且还是一位清廉勤政的官员。在任杭州刺史期间,由于白居易为官清廉,为当地老百姓做过很多好事,因此深受当地民众的拥戴。三年后,白居易辞去官职,告别杭州,回到家乡。一天,白居易吃过早饭走进书房,很自然地拿起书桌上两块取自杭州天竺山的石头观赏起来。看着看着,他的心头猛然一震,感觉自己做了一件很不光彩的事,对不起杭州、对不起天竺山。于是,他提笔写下一首满含自责的诗句。  相似文献   
3.
正漫长而悠远的历史,多少生命揉碎在这涌动不止的长河里。然而,时间可以消磨人心的锋芒与光泽,却无力磨去其心灵深处的内蕴与温热。倘若自始至终,坚守着心中的道,我们一点一点不断接近人生的最高、最亮之巅。①真正永恒的成就,不在于大小成败,而必是以勤奋恒心为基础、睿智与灵感为发展动力,并于修身积德中逐步升华,以实现高远超然的心境。正如古语所道:"小成靠勤,中成赖智,大成在德,终成于道。"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人有时守旧,有时又拼命求新,比如,在中国的学校里,常常难觅上百年的古老建筑,原因很简单,即使有这样的建筑,也很快会被改造工程推倒重建。然而,在西方,越是好的大学似乎越是古老破旧。这是什么原因呢?去年,我参观了美国的哈佛大学与普林斯顿大学校园。两所学校都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对比之下,我感觉普林斯顿大学比哈佛大学还要更古老一  相似文献   
5.
正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这两年,中组部在广大老同志中组织开展了"如何看这一年"、"如何看党的建设"调研活动,充分反映出老同志良好的精神状态。能够看出,老同志对党的大政方针是普遍认可、高度评价的;对加强党的领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坚决拥护的;对改进党  相似文献   
6.
<正>议论文,目的在于说理,以理服人。但也要讲究语言的文采,适当点缀,惟其如此,才能增强论述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那么,怎样才能使议论文的语言充满文采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具体谈一下使议论文的语言深刻生动的四点方法:一、列举具体事例议论文重在说理,而事实又胜于雄辩,在写作过程中,学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阅读教学的定位应基于对"盲点"的诊疗之上,阅读教学的"着力点"当基于对普遍经验的考量之上,阅读教学的开拓应基于对现实意义的挖掘之上。惟有如此,才能将阅读的教与学引向深入,促进阅读习惯、阅读方法、问题意识、实证精神的养成;才能令"教什么,怎么教、学什么"的问题于活跃思维、启迪智慧、锤炼思想的过程中得到更妥善的解决。《藕与莼菜》是叶圣陶老先生近而立之年刊于北京《晨报》(1921年版)上的一篇散文,当下亦作为沪教版初级中学二期课  相似文献   
8.
正在我看来,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应该是文学与书法的高度统一。正如唐孙过庭《书谱》中说的"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如果说书法艺术蕴含人品、才情、学养和生活历练的话,那么学养便是联系人品与才情的纽带。我在观赏诗人书法家段传新的书法作品时体会到他有此风范。当今书坛文抄公甚嚣尘上,能淡泊名利、饱读诗书、见景生情、概然成章者寥如晨星,但段传新先生一定是其中一个。草书刘禹锡《陋室铭》是段传新先生近期作品。竖式布局,全篇80余字分六行书写,其结够变化欹侧,线条遒劲  相似文献   
9.
【正】19世纪以前,西方国家就高度重视科研诚信问题,但直到今天,科研不诚信事件仍在各个国家时有发生。如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巴尔的摩风波"、韩国的"黄禹锡事件"、我国的"汉芯"案件和肖传国造假等科研界丑闻,对高校乃至整个社会都产生了  相似文献   
10.
吴伟斌同志一生最重大的研究课题是元稹研究,在研究生毕业之前及以后,他是我家的常客,谈论得最多的自然是元稹研究。三十五年来,吴伟斌同志心无旁骛,专心致力于元稹的研究,先后出版了《元稹评传》、《元稹考论》等专著,学术界反映甚好。我曾经说过:"《元稹考论》与《元稹评传》两书互相补充,互为印证:《元稹评传》全面展示了元稹生平的各个方面,是《元稹考论》论述元稹的坚实基础。而《元稹考论》解决了元稹的诸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