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教育   28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商业道德教育与企业伦理学的不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的MBA课程只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个人的价值观、道德与信仰在MBA课程里却没有地位.即使企业伦理学的内容也脱离了个人层次的道德,只研究公司层次应该有什么样的社会责任.利己动机是私利性的,是个人发展的动力,但是没有这个价值的对立面,利己动机就可能变成不择手段的自私贪婪;没有这个价值的对立面,企业伦理难以维持.  相似文献   
2.
班级是中小学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中小学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按照现行班级管理体制,中小学班主任有权支配班级所拥有的绝大部分教育资源(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对班级事务有最终的决定权。可以说,中小学班主任“位卑权重”。权力的过分集中就有可能滋生以权谋私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论善恶原则     
私利他是最高且偶尔善原则 ,它只应该且只可能指导每个人的偶尔行为 ;其作用是使每个人在自我利益与社会或他人利益发生冲突而不能两全时 ,能够无私利他、自我牺牲而不会损人利己。为己利他是基本且恒久善原则 ,它应该且能够指导每个人的恒久行为 ;其作用是使每个人在自我利益与社会或他人利益一致的情况下 ,能够为己利他而不致损人利己。单纯利已是最低且偶尔善原则 ,它也应该且只能指导每个人的偶尔行为 ;其作用在于使每个人在与社会和他人无直接利害关系的行为领域 ,能够单纯利己而不致纯粹害己  相似文献   
4.
王强 《辽宁教育》2015,(8):12-14
日前,长沙一中学家长投诉自己孩子所在班级的家委会成员"收钱给老师送礼",杭州一名家长也向媒体反映,家委会要求每个家长交一个学期的班费——500元。在一些学校,家长委员会成了部分"领袖们"的委员会,遭遇普通家长的信任危机,家委会的主要内容和职责是什么?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5.
在2015新年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刻,上海外滩发生拥挤踩踏事件,造成36人死亡,47人受伤……在谈论这起悲剧的时候,人多似乎成了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人太多了,有出有进,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踩踏。一时间,我们能在各个媒体上看到很多有关防踩踏的提示;还有专家提醒我们,在人的密度达到多少时就要有一种警觉,要  相似文献   
6.
教育政策运行机制指教育政策的构成、功能、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及其工作原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包括教育政策运行的所有阶段和环节的运行机制。考察理性和私利理论的发展历程,理性有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之分;私利理论的发展则证明人类不仅有利己的一面,也有利他的另外一面。从理性和私利的角度看,我国教育政策运行机制存在理念上的"人性"缺失、模式上的科层性特征以及私利下的"公利性"偏离等困境。为了优化教育政策运行机制,在超越理性和私利的指导下,应不断平衡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加强公共部门及其成员私利追求的规制和完善社会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7.
信仰与私利     
一群拜物教徒把一棵树当作圣灵来崇拜。信奉真主的一位隐士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发雷霆,他拿起一把斧头,要去把这棵树砍掉。当他刚一走近这棵树,突然一个魔鬼出现在他面前,挡住了  相似文献   
8.
技术赋权的再中心化和治理赤字的补足需求共同催生并发展了数字平台的公共性特征。准公共权力、公共利益、公共空间构成数字平台公共性的核心要素。然而,数字平台私利性对其公共性的“驱使”引发滥用公共性的“显性”工具化和诱导个体行为的“隐性”工具化,进而导致经济层面竞争失序与社会层面数字不平等的异化隐忧,实质则是数字平台私权力内在张力之结果。针对该问题,一方面,应当在明确数字平台私利性和公共性共生共进基本关系的基础上,强调衡平二者的现实张力;另一方面,需要健全数字平台的内部治理与外部约束机制,引入准公共承运人的约束性义务。  相似文献   
9.
古典功利论在中国依次经历了先秦功利论和明、清功利论两个阶段。先秦功利论包括墨家、杨朱和法家三种,道德与利益关系的探讨成为他们共同的课题。由于先秦功利论自身的悖论和缺乏自足性资源的支持,因而它始终未能取得支配地位和成为主流伦理形态。明、清功利论的一大功绩就是道出了肉身对心灵反叛的现实,它从人的本能达致人性自然,从君主专制中赎出私利的身份,但它从没有从商品交换的立场肯定这种利益,没有从契约关系中认可多元的利益主体,使明清功利论陷于困境。  相似文献   
10.
在我看来,一名大气的教师浑身上下洋溢着四大“气”息: 1.正气。一名真正的教师是一个充满正气的“人”。不为斗米折腰,不为权贵折腰,更不为歪风邪气折腰。一名充满正气的教师既是学校正气的灵魂所在,也是社会正气的未来所在。一名充满正气的教师会公平、公正地对待班上的每一个学生,一名充满正气的教师不会去打听学生的家族背景,不会想着去利用学生背后的种种社会关系,不会溜须拍马钻空子以图个人私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