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3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奋斗     
奋斗是火,点燃熄灭的灯;奋斗是灯,照亮夜行的路;奋斗是路,引你走向黎明。奋斗是一种发奋图强的力量,像炼金的岩浆,滚烫滚烫,让我们重拾乘风破浪的豪情与勇气,不屈地与命运抗争。唯有奋斗,方能铸就灿烂与辉煌的未来。奋斗,可以改变个人的命运。身陷囹圄的司马迁受尽侮辱,然而他并没有被苦难击垮,而是秉笔直书,不溢美,不隐恶,终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相似文献   
2.
诚实守信是“为人之德”的基础核心,是古来世人皆知的道德规范之一,是为人处事的应有之义。中华民族的诚信动人故事不胜枚举:秉笔直书先河的左丘明;直评汉武帝,不怕杀头的司马迁;如实指责唐太宗,犯颜直谏的魏征……诚信渗透到日常生活的一切方面,小到不说谎,大到对祖国事业的忠诚坚守。然而,在物质越来越富足的当今时代,诚信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诚信教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林国妮 《兰台世界》2016,(4):129-132
唐宋时期,道教史家在史学历练中形成了丰富的编纂思想,其中秉笔直书的史学诉求、广采博收及严谨的史料择取观、"劝善惩恶"的史学鉴戒思想以及一以贯之的通史意识是其重要内容。唐宋道教史家以之指导史学活动,推动着道教史学趋向繁荣。  相似文献   
4.
胡大海 《今传媒》2011,(6):131-132
本文借古代史官所提"春秋笔法"这一专业术语,来探索其在当下新闻报道中的巧妙应用。"春秋笔法"在语言平面上的不显山露水,在表达平面上的微言大义,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不便于秉笔直陈的新闻报道之中。巧妙地运用"春秋笔法"既不辱新闻公正报道的使命,同时也维护了新闻媒介自身的权益。但是春秋笔法的软肋又决定了"春秋笔法"敢怒而不敢言的悲剧。文章最后陈述了"春秋笔法"在新闻报道中的弊端,以及媒体从业人员如何在使用"春秋笔法"的时候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5.
老红军作家陈靖,年逾古稀却不惧艰难险阻重走长征路,并写了大量诗文。70年前,1934年9月,作为苗族后裔的陈靖年仅16岁便参加了红军,在肖克、王震、贺龙的部队中,爬雪山,过草地,亲身经历了艰苦卓绝的长征。从此,他把全部身心都献给了军旅生涯。红军时期,他先后在二方面军的“战斗剧社”从事飞行鼓动工作,在四方面军的“工农剧团”从事音乐、舞蹈工作,在中央机关的“人民剧社”从事戏剧工作。抗战时期,他在八路军中任指导员、教导员、文工团员、文工团长、摄影科长、宣传科长、团主任、政委等职。解放战争中,任炮兵师、旅政治部主任、特种兵政治部主任。建国后,陈靖同志在防空军、空军学校和部队任政治部主任,  相似文献   
6.
秉笔直书是我国历史记载的优良传统,为史学家世代遵循,有许多史家甚至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正是由于历代史家的秉笔直书才给我们今天留下了大量基本可信的史料,成为中华民族最宝贵的遗产之一,在我国古代,史家一直面临直笔与避祸的两难境地,由于各种原因所致,常使史家的直笔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因而绝对的直书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7.
一个好的记者,应该是一个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的人。能够辨别是非曲直,敢于讲真话、说实话,弘扬正气、为民请命。古人尚能做到"秉笔直书、仗义执言",作为一名合格的记者,就更应当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为国家、为人民负责任。  相似文献   
8.
理查德·考克斯可谓档案界最多产的作者,他的每一本书都会引起档案工作者的关注,《没有纯真的收藏》当然也不例外。在作者过去十几年出版的9本书中(另外还有3本已付梓印刷),这一本最容易引起争论。考克斯在书中展露了一位大学终身教授信心十足的成熟,凭借长期的经验、广泛的阅读、多年的思考,他无所畏惧,秉笔直书。考克斯称他所谈论的鉴定问题对每一位档案工作者以及那些资助或利用档案的人都有巨大影响,这话没错。正是鉴定决定了什么是以及什么不是档案。其他各项档案业务和问题——整理和编目、保护、EAD、数字化、参考和利用、公共计划…  相似文献   
9.
历史研究“求真”、“求实”,是一条困难重重的艰辛路,有主观和客观的六大路障需要克服:古今关系的错乱,不同历史观的制约,社会思潮的左右,政治力量的干扰,市场大潮的冲击,秉笔直书的风险等。这涉及历史与现实、批判与继承、学术与政治、革命性与科学性、革命与现代化、阶级斗争与历史主义等一些深层的理论问题。只有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并排除路障,历史研究才能越过险滩,走向坦途。  相似文献   
10.
张隽  熊晖 《视听界》2009,(3):99-100
秉笔直书”和“春秋笔法”是中国史学的两大传统,后世的史家一直是遵循着这两个传统从事历史著述。 “秉笔直书”,即直笔,遵循“书法不隐”、“据事直书”的写史原则,众多史家把这种实录精神作为著述史书的毕生目标。这种“秉笔直书”的写作原则,延续到今天,对我们新闻工作者来说,也同样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