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篇
教育   83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秋天到了,一阵秋风横扫过来,常会有几片金黄的银杏叶或是火红的枫叶荡着“秋千”到地上玩.走在路上,偶然低头,可能发现一片小叶正静静地躺在你的脚边.这片叶子,有某个地方令你砰然心动,你想把它捡起珍藏,但是却无处存放.这个时候,将它做成书签夹在书中是最合适不过的选择了. 那么,我们如何制作树叶书签呢?其实很简单.  相似文献   
2.
荡秋千     
少年时代,在乡间读初中。草长莺飞的季节,爷爷领我来到后园,园中生长着几棵榆树,上面已结出一串串榆钱儿。爷爷找来一块木板,用棕绳结结实实地连接在并排的两棵榆树上,一架秋千就搭成了。放学后,我邀要好的同学一起回家荡秋千。[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秧秧的秋千     
神圣午睡 《顽皮娃娃》2011,(5):I0012-I0012
最近.秋千成了秧秧的烦恼,由于小区里的公共秋千太受孩子们欢迎.秧秧总是因为排不上队而哭闹。为了懈决这个问题.我在网上买了一歉便携秋千。我把秋千装到小区里的单杠上,秧秧乐滋滋地坐上去悠呀悠。我如释重负地说:“秧秧.现在你想玩多久就可以玩多久!”秧秧乐呵呵地说:“别的小朋友想玩.我也让他(她)玩。”  相似文献   
4.
《柳州师专学报》2019,(5):64-68
秋千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俗体育活动。作为文学书写对象而言,以实物的秋千、喻体的秋千、诗词中的秋千等不同的样态呈现在《红楼梦》与《金瓶梅》两部小说中,立体地展现了小说人物的生活情态,参与塑造了各色人物形象,在连缀故事情节、调节叙事节奏等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从神话思维与民俗仪式上分析,秋千隐喻了男女之间的涉淫行为,也是生殖崇拜的象征。秋千折射出小说中从情节人物到民俗文化的多层次意蕴。  相似文献   
5.
方川 《寻根》2003,(2):90-93
秋千是中华大地上很多民族共有的游艺竞技项目。据现有文献记载,它源自先秦。《古今艺术图》上说:“此(荡秋千)北方山戎之戏,以习轻(敏捷)者。”(见清翟灏《通俗编》卷三一)山戎是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属地在今天的北京市及其周围地区,秋千原是其进行军事训练的工具。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带兵打败山戎后,将其国土划归燕国,秋千也随之向南流传,后来逐渐演变成游戏的用具。荡秋千日后主要为宫中、闺中女子的游戏或传统节日广场狂欢内容。汉武帝时宫中盛行荡秋千;唐人高无际《汉武帝后庭秋千赋》云:“秋千者,千秋也。汉武祈…  相似文献   
6.
扭转秋千测定人体转动惯量的关键在于是否具有谐振系统的等时性。受惠更斯设计不等长摆时钟的启发,经过数学的推演和力学的论证,提出可变臂长弹性扭转秋千的设计构想,并对等时性成立的最适扭转角作了详细的估算  相似文献   
7.
唐诗宋词中的秋千意象及其文化内涵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千意象是唐诗宋词中众多意象中并不耀眼的一种。秋千意象源于中国古代清明、寒食节荡秋千的习俗,表现了人们在自然生命的复苏时分对于自我生命的体认;之后,秋千意象脱离了民俗背景,成为深闺女子感受生命快乐、抒发生命忧伤的载体。  相似文献   
8.
关于秋千的起源,一般认为源自汉武帝的后庭绳戏。宋朝张有《复古编》说:“词人高无际作楸千赋》。汉武帝后庭绳戏,本云千秋,祝寿司也。语讹转为秋千,后人讹为秋千。”  相似文献   
9.
在唐诗宋词中,涉及秋千的诗词有二百多首,这些数量虽然不多,但是“秋千”意象却是在研究古典文学作品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文学意象。“秋千”意象与古代闺阁女性的空间位置在不同的作品中呈现出不同的审美状态,文章主要从这二者之间的空间关系入手,进而梳理分析秋千在三种状态下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0.
童年的秋千     
王君泽 《新读写》2014,(5):32-33
还记得 那棵梧桐树下 一架儿时的秋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