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功成身退     
影视圈出现不少中年“陈世美”,更令人离心的是.那些当年与他们相识相爱于微时的女子,不是村妇“秦香莲”还都是下嫁的“王宝钏”。  相似文献   
2.
[相关链矮] 侯莉君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她生在旧社会,父亲早早病故,为了维持生活,十二岁就拜师学艺,饱受旧社会对艺人的凌辱和欺压.新中国诞生后,她毅然走出家庭,参加了评弹协会,成为人民艺术家.她演过祝英台,唱过赵五娘,起过秦香莲,扮过孟姜女.为了抒发对这些被压迫女性的同情与爱怜之情,她在传统曲调(俞调、蒋调)中,不断化进悠长低回的京昆唱腔,融会贯通,化为一体,逐步形成具有独特风格、委婉动听的"侯调"流派唱腔,深受广大听众的赞誉和欢迎.  相似文献   
3.
《学习之友》2009,(10):8-10
一个流传了三百多年的历史故事,一部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戏曲剧目。事实上,忘恩负义的陈世美与忠贞不移的秦香莲几乎已经成了国人爱情生活的参照与是非标准。只是现在人们突然发现,《铡美案》的故事在历史上是真有其人,却无其事……  相似文献   
4.
有个流传已久的段子:我同胞游德国汉堡,用饭时七个碟子八个碗,剩下1/3就拍屁股走人,旁边一德国老太太给以批评,直至叫来社会保障机构人员处以罚款。我同胞有点傻眼:“我们吃饭花钱,何用你们多管闲事?”人家直言:“钱是你自己的,资源是全社会的!”有人说,这个段子纯属虚构。窃以为,所有的段子在信息学上可辨真伪,但在伦理学上仍不乏警示意义。“龟兔赛跑”是虚构,但警示骄傲必败;“秦香莲与陈世美”据称亦是虚构,但在鞭挞  相似文献   
5.
6.
我小时候,喜欢唱秦腔。每天下午放学快要到家时,都要唱王朝马汉吼一声,奶奶听到我的喊叫,就知道我回来了。晚上,我还和表妹躺在炕上唱,她唱秦香莲,我演包公,她常常是唱着唱着没声  相似文献   
7.
正看过《秦香莲》或《铡美案》的人,无不对那个喜新厌旧、杀妻灭子的驸马陈世美切齿痛骂,以致长久以来,"陈世美"3个字成了负心汉的代名词,但凡某人发达后抛弃糟糠,就会被人指作"陈世美"。那么,历史上是否真有陈世美?他又是怎样一个人呢?陈世美的真实身份戏剧《秦香莲》中的陈世美,自报家门是"湖广均州人氏"。而在中国古代,只有明朝和清初,湖北湖南才被称为湖广行省。宋代则把省级区划称为"路",湖北叫荆湖北路,湖南叫荆湖南路。既然陈世美自称是湖广人氏,也就  相似文献   
8.
由于中西方传统观念、道德思想、风俗习惯和社会制度的大不一样,中西方女子形象也各有不同。她们对爱情、对人生都有着显著的观念差别。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的秦香莲形象和英美文学《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形象的对比,来探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产生的内在驱动力,决定了中西方女性在面对婚姻爱情时的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9.
美狄亚与秦香莲形象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狄亚与秦香莲是中西方悲剧女性的典型。从比较文学主题学中主题研究的角度对她们的形象重新进行解读,可以启发我们去思考中西方女性爱情悲剧的异同,并进而从一定意义上探讨女性自身解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左了 《大理文化》2015,(1):98-104
高台社火——云南人文特征的一个典型,也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过上千年历史演变与汉民族文化同化、融入、归属中华版图的一个典型代表,必将厚积薄发催发出璀璨光芒;巍山,久藏偏隅的南诏古都,几乎未被现代文明所破坏,少受世俗所影响;古风浓郁,民风淳厚,高台社火便是其独特的民俗文化的标本,一门独特的悬空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