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篇
教育   73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带来人机关系的重新讨论。本文不同于传统人机关系的研究进路,而是立足于视觉图像语境下,以时间性和空间性的角度,对视觉传播视域下的人机关系进行深度探讨。机器暗含权力装置艺术,通过媒介传播视觉图像,在时间上对人的自由时间进行秘密窃取,在空间上对人进行不可见地主体性解构,进而说明机器生产的视觉化图像在某种程度上对人进行着隐性控制。这对反思当下人们接受视觉图像时的无意识心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时间性和空间性理论,采用语料库研究法,从时间性和空间性角度,研究汉英临时量词的时空性特质。研究发现:汉英临时量词都存在时空性特质,汉语两种语言的临时量词都体现出了比较鲜明的时空性特质,名词性临时量词主要表征了其所修饰事物的空间性,动词性临时量词主要体现了其修饰事物的时间性。  相似文献   
3.
在城镇化进程中,当代农村教育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迁。对当下现状的识别和对美好未来的营造,需要农村教育研究在概念范畴与研究视角上实现新的转向,才能避免游谈无根的状况。从概念上看,"农村"已无法指代当下城乡连续体中非城镇的聚落,应以"乡村"替代,并且"乡村教育"更蕴含了建设乡村生活的价值定位与"本乡本土"的文化旨趣;从乡村教育的性质和发展目标上看,乡村教育研究应走出"趋城市性"的惯性轨道,而将现代意义的"乡村性"的重建作为重点;从现代化发展的"时间性"特征看,唯有"空间性"才是与之等量齐观、可消解其霸权的范畴。  相似文献   
4.
时间是最早引起人类关注的自然现象之一。在不同语言、文化、民族、地域和国家的叙事作品中,时阈的表现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其中最为明显的差别就是线性与空间性的表现。这种不同的表现方武具有内在的文化意义。古代印度的叙事作品在时间上具有明显的空间性的特征:以古希腊史诗与悲剧为代表的西方文学则明显地具有线性叙事的特征。中国古典叙事文一开始便具有对时间的关注.展现出明显的线性叙事特征。形成了众多各具特色的叙事文。在对叙事文时间表现的研究中,清代学者李绂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在这一领域开风气之先。  相似文献   
5.
节奏在民间舞中不仅赋予它各异的风格特征和特有的动律,也是表达内在情感的基础,同时还具有烘托气氛和展观人物个性的独特功能,通过还对民间舞中节奏空间性进行分析探讨,从而体会、认识和掌握节奏的空间性。  相似文献   
6.
作为最重要的大众传媒的电视,有力地促成了今天的化呈现出在空间的维度上展开的状态。许多从事大众媒体以及后现代化研究的学,已经在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方式提及过这一观点,只不过似乎很少有人对此作过专门深入和系统的论述。也许法国后现代化学博德里亚以及加拿大后现代化学麦克卢汉是两个例外,  相似文献   
7.
考虑到小学数学教材的局限性,小学高年级数学网络环境下的探索性学习,应重视自主性、开放性、探索性、过程性、实践性、灵活性、贯穿性、交互性、层次性和拓展性等特性,才有利于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空间性看,人机系统既是一种实践的操作整体,也是一种具身化的现象空间整体.人机系统的空间性因系统内人和机器的空间性的原始意义而具有"具身性""事件性"和"动态性"等特征.人机系统整体性的形成,与人的现象学身体对共在空间中的机器开放、并通过"身体图式"对机器空间性特征进行把握,最终实现人的身体空间与机器的功能空间的共构有关.人机系统的这种现象空间整体结构形成与否,直接影响到系统操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从而揭示了人、机作为整体系统的哲学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空间问题的凸显与空间叙事学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空间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既表现在理论层面,也表现在实践层面。如果说,理论家的概括宣布了“空间转向”时代真正到来的话,那么,小说家的探索则昭示着这一“转向”其实早就开始。事实上,在空间思想方面,理论家们正是从作家们对“空间性”的探索中,获得了无穷的启示。伴随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空间转向”,作为一门学科的空间叙事学正在目前叙事学研究热潮中悄然兴起。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