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科学研究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梅 《都江学刊》2001,13(2):1-6
本从新的角度论述了新世纪伊始我们重申四项原则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14,(11)
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科技系统的重大政治任务。科技系统必须先学一步、学深一点、学透一点,并用以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3.
《汉书·郦食其传》云: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民以食为天不仅仅居于中国食文化的核心,还是历朝历代的立国之本。如今,粮食仍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性物质。一、历史上的南粮北运江浙熟,天下足湖广熟,天下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美是什么、美和人的生命的关系及其规律出发 ,提出了以美育人的教育创新工程的立论主张 :美是人类生命所最需要的人生最可贵的东西 ,是人的生命原动力。没有美 ,就没有人的真正生命 ,也就没有教育 ;教育是立国之本 ,以美育人是教育之本 ,是我们一切教育工作的立足点、出发点和制高点 ,也是教育最根本的规律。缺了美育的教育 ,是没有灵魂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教育乃立国之本,其理论化成果固然可能具有普遍的原理原则,但却不可避免地带有深厚的文化色彩与历史渊源,在把握社会文化与历史脉络中真正掌握本土教育问题的症结,是大学成长的必由之道。为解决本土问题提供新模式教育研究的这种创造本性诠释了哲学的本体、认识与价值三论,认清教育的本体要义,走进学校,走进校长、教师与学生的生活世界,透过其在文  相似文献   
6.
陈丽珍  马启鹏 《教育研究》2012,(11):111-112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虽然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但在总人口中,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仍超过总人口的一半,达到了50.32%,而且,他们的受教育水平又普遍低于城市居民,从教育是立国之本、人才是发展之源的视角,其实更应该接受不同层次继续教育的对象是农民。虽然农民教育问  相似文献   
7.
已经不记得中学时刚看到林达的书是何契机,大名鼎鼎的《近距离看美国》系列,厚厚的四本书,若非是好友相赠,也必然是她的推荐。第一次看林达的书,震撼不小,笔调轻松且颇为专业的研究手法,我很快就读入了迷。开篇总是"卢兄:……"的书信体格式,却对美国的历史与现实作出了深入浅出、鞭辟入里的剖析,当时对政治几乎一无所知的我几  相似文献   
8.
战后日本经济的腾飞,得益于强劲有力的日本教育。日本教育的发展历程,成功之处有三:一是“视教育为立国之本”的教育思想,激发了全体国民兴办教育的热情;二是“法制化”的教育管理体制,确保了教育的持续、稳定、有计划发展;三是“现代化”的教育内部体系,营造了高水平的日本教育。我国教育要改革,要发展,要赶超世界水平,日本教育的许多作法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9.
微话教育     
<正>@李政涛呵护教育美的首要责任者是教育者。要想激发、创生并呵护教育之美,教育者首先要成为美的教育者。而能否成为美的教育者,取决于教育者对待生命和人性的态度。最美的教育者,是能呵护人性,尊重人性,并善于挖掘、转化人性的教育者,是对人的生命最具悲悯、仁慈和爱心的教育者。这种对生命和人性的态度构成了教育美的温床。教育之美绝不止于操作和活动等外显之美,它始终与人性、与灵魂等与人之为人的内在品质有所关联。教育者的使命就是"成人之美",成就人性之美。  相似文献   
10.
郭嵩焘出使英法期间对西方社会经济进行了深入的观察与思考,其经济思想因此有了新的发展,表现出鲜明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思想特征,他要求转变传统的封建经济政策,鼓励私人投资,推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实现封建农业经济向近代资本主义经济转变,并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作为立国之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