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2篇
教育   234篇
科学研究   22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23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修改后的婚姻法将损害赔偿的相对人锁定为婚姻关系中有过错的一方,不步及婚姻关系之外的第三人,然而,对破坏婚姻关系导致离婚的第三应否作为离婚损害赔偿责任的主体,有必要作理论上的探讨。本通过对婚姻关系之外的第三破坏他人婚姻行为的性质及危害的论述,提出应将婚姻关系之外的第三列为离婚损害赔偿责任的主体。  相似文献   
2.
谭振宇 《新闻世界》2004,(10):46-47
专利权质押,就是债务人或第三人以专利权中的财产权为标的设定质押,作为债权担保的一种制度。随着专利技术在神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专利权质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公司瑕疵决议撤销制度,可以维护中小股东合法权益以及平衡大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却也容易损害信赖该决议而与公司进行交易的第三人利益。基于维护交易安全、保障交易效率和保护公共利益的需要,公司决议存在瑕疵导致被撤销的,在其溯及力问题上应注意保护股东利益与善意第三人利益的协调,在尽量尊重已发生的事实关系并注意对善意第三人保护的基础上,根据公司决议涉及的对内和对外关系而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4.
正很多班主任在和学生的谈话中都曾运用过一些心理效应,并且取得过很好的效果,但这种行为大多是在经验或感觉的驱使下发生的,缺少理论的指导和理性的思考。如果我们能对曾经成功过的精彩案例做一些理性的整理和反思,以后有意识地把这些心理效应用在与学生的谈话中,一定会帮助我们取得最佳的沟通效  相似文献   
5.
仲裁第三人制度一直是理论争议的热点和实践操作的难题.反对者多是从仲裁意思自治和契约相对性出发否定仲裁第三人制度,而赞成者仅从第三人制度的某些外在优点论证其合理性.有鉴于此,本文从意思自治和契约相对性这两个仲裁特点出发分析仲裁第三人制度存在的理论根基,认为应在法定的合同相对性例外情形中建立仲裁第三人制度,并对相关实务操作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6,(21):11-20
在我国青少年艾滋病感染率显著增长的背景下,本研究探索以文化为中心的健康传播模式如何贡献于对这一目标人群的有效干预。研究使用实验法,检验了集体主义文化中关于艾滋病歧视的新闻报道是否唤起有关羞耻与恐惧的第三人感知偏见,以及这种感知偏见对安全性行为的预测效应。结果显示,个体对自我与父母之间的羞耻感知差异越小,越倾向于减少性伴或保持单一性伴,而个体的纵向集体主义倾向是两者之间的中介变量。据此,研究提出促进亲子沟通等艾滋传播干预战略,为健康传播如何适应社会语境、利用文化资源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7.
英美法系在判例法的发展过程中,确立了独立董事在一定条件下对第三人承担责任。我国新修订的《公司法》并没有规定独立董事对第三人的责任,而作为一项制度,不仅要赋予制度的执行者一定的权利,更重要的是要有责任作为基础,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制度的作用。由此,通过对英美法系独立董事对第三人责任的介绍,从主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来构建我国独立董事对第三人责任制度,以使正处于制度移植和与我国现行制度相契合的独立董事制度得到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古典契约法的重要原则之一--合同相对性原则,曾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发挥了积极的保障作用.但在20世纪以来,经济关系的发展日呈复杂化,合同法之经济基础的巨大变化,使合同相对性原则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各国为平衡社会利益和实现司法公正,已不再固守合同相对性原则,而纷纷确立相对性原则的例外规则,为第三人利益合同依此情势应运而生,并成为各国之立法趋势.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第三人侵害学生事故屡见不鲜,在事故之后如何赔偿成了人们关注的问题.我国《侵权责任法》第40条规定了学生因第三人遭受人身损害,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时,应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但学校承担相应补充责任的理论依据何在,为什么只局限于人身损害,以及如何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在理论与实践中都未成定论,众说纷纭.因此,运用比较法的分析方法并结合我国司法实际,明确学校的安全保障义务,以故意和过失区分学校的责任承担,把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纳入到受保护范围,将学校责任扩大到财产损害,对于解决实践中第三人侵害学生事故的案件具有现实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董事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对第三人的损害赔偿责任,我国《公司法》对此缺乏一般性规定,这对于未上市的股份公司的第三人利益保护是非常不利的。分析我国股份公司董事对第三人赔偿责任立法现状及其不足,认为应当通过公司法做出诸如股份公司董事对包括债权人在内的第三人损害赔偿责任的原则性规定、区分不同种类董事的赔偿责任以及改进董事责任保险制度、完善股东诉讼机制和导入债权人派生诉讼制度等措施来适度强化董事民事责任,保护第三人利益,实现公司相关者利益的合理平衡,最终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