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286篇
科学研究   64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梯形     
《中学理科》2004,(11):54-55,101
  相似文献   
2.
3.
纸笔测试是评价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往,我们对这样的测试更多的是关注其结果,即学生分数的高低。新课程背景下,除了关注测试的结果以外,很多老师开始将目光投向纸笔测试中反映出的更深层次的问题。江苏东海市教科院附小的董淑珍老师、浙江衢州市衢州师范二附小的冯俊老师、浙江杭州市余杭区博陆中心小学的方云凯老师不约而同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测试卷中的一个典型题目以及从学生的解答中反映出的学生的思维状况上,从他们的分析中,我们也许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4.
HPM是中学数学教育研究的热点话题,在深入学科的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充分挖掘数学史的教育价值,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展现历史,从历史中寻找智慧,推动数学教学的开展.本文借助"割圆术"与"曲边梯形的面积"的教学在信息技术下的融合,体会历史文化与现代技术的交织在数学课堂中所产生的重要教学价值,感悟主题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同学们在解梯形有关的题目时经常碰到一对角线与腰垂直的梯形(如图1),且常常出现不同程度的丢分,为了使同学们能在中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现将一对角线与腰垂直的梯形在中考题中的一些变化作个小结,介绍如下.一、求角度例1如图2,在梯形ABCD中,AB∥CD,BD⊥AD,BC=CD,∠A=60°,求∠CBD的度数.  相似文献   
6.
1热点透析三视图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考查几何体的三视图以及与表面积、体积的交汇是高考命题的重点.这类题目通常属中等偏易题,题型多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有时也会出现在解答题中.近几年高考对三视图的考查更加多元化,如非常规放置的几何体、组合体、几何体的切割问题、在常规几何体中挖出某一几何体等.题目灵活,增加了问题的难度,更能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如何快速解决这类问题,首先需要明确这类问题的命题方向.  相似文献   
7.
探索处理梯形问题时,一个很常用的方法就是将梯形通过分割、拼接等,转化成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将梯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崇尚自然、重视常规而淡化技巧性是数学解题教学的一个方向和追求.那么什么样的方法才是自然的解法呢?自然的解法也就是顺乎思维规律、最常规的方法,它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在经过题意分析后,能自然而然地想到解题的切入口,把条件与结论有机地串联起来,得到一个畅通的思路,解法简洁、流畅.数学题的自然解法,能揭示数学的基本本质,也最能得到学生的普遍接受,是大多数学生能想到的方法.兹分类例说如下.  相似文献   
9.
在初中数学教学当中,着眼于思维品质提升的解题回头看,与通常意义上所说的解题之后的检查,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教师经常会叮嘱学生在完成题目解答后回头检查,这针对的只是对解题过程的重复,寻找其中的思考和计算错误.而本文当中所说的回头看,则站在了一个更高的角度,强调通过对解题过程的回顾与分析,在发现疏漏的基础上实现学习效果的提升.可以说,二者之间是存在一个包含关系的.如果能够将解  相似文献   
10.
沈家书先生的文 [1 ]证明了 [2 ]中论述的梯形重心几何作图法的正确性 .这里给出另一证明 .图 1先将两种作图方法叙述如下 :方法 1 取AD,BC的中点 P,Q,连结 PQ,再连结 BD,将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 ABD和 BCD,作出这两个三角形的重心 G1 ,G2 ,连结 G1 G2 与 PQ相交于 G,则 G为所求梯形的图 2重心 .方法 2 如图2 ,延长 AD到 E,使 DE=BC,延长CB到 F,使得 BF= AD,连结 EF;再连结 AD的中点 P和 BC的中点 Q,则 EF和 PQ的交点 G就是梯形重心 .先证方法 1的正确性 .设 BC=a,AD=b,梯形的高为 h.由于S1 =S△ BAD=12 bh,S2 =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