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2篇
科学研究   38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9篇
信息传播   3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管子》中经济类记事的产生有一定的历史基础,它是商业发达的齐国,用自己成熟的经济理论内安朝政、外服诸侯的一种大胆设想。作为阐发经济思想的道具,它们具有明显虚构的性质。而且,这类记事存在着结构模式化的特征,经济思想表述中蕴含着诡异的情节。  相似文献   
2.
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尽管有汉唐之雄奇气魄,宋朝之风流韵致,但诚如贾志刚在此书前言中所言,中华民族最不能缺的朝代,就是春秋,"好像,如果没有春秋,就没有现在的中华文明。"我以为,"好像"这两个字完全可以去掉。  相似文献   
3.
管子》不仅论述了国君的重要作用,而且认为国君能否重用人才、尊重人才,是事业成功的关键.同时,《管子》通过齐桓公事功的记述,不仅论述了齐桓公用人的特点,而且总结了其经验与教训,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管子》是春秋初期齐相管仲治国方略的论集,是齐文化的重要代表作之一。管仲相齐,“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实践证明了他们的治国方略是成功的;他们的治国政策是开放型的。本文拟就《管子》阐发的开放性治国政策的形成基因,以及实施开放性治国政策的基本原则等问题,粗陈陋识拙见,以求指正。  相似文献   
5.
管子》被誉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它蕴涵着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思想。春中的有关道德教化的思想内容对于当今社会人的素质教育,尤其是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本文试图从《管子》道德观的理论基础、《管子》道德教育的原则、《管子》道德观的主要道德范畴、《管子》道德的主要方法和途径、《管子》的道德理想等方面对当今德育教育的借鉴价值和启迪意义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动物识数吗     
有一个著名的数学歌谣,它是以数字开始的:一二三四五,……在这个歌谣中,提到了松鼠、提到了老虎,这些动物可能不知道人们把它们都编到歌谣里面去了吧,如果听到的话,它们会怎么想呢?它们识数吗?认识一二三四五吗?你们猜呢?100年前,德国有一匹马,叫汉斯。它就很厉害,它的数学水平让全欧洲的人震惊。它会的数学题可多了,比如说12减3等于几,它还会分数的加法减法,不仅如此,还会因数分解呢!  相似文献   
7.
管子》的教育心理思想讨论了四个问题:(1)教育心理思想的基本观点;(2)学习心理思想,包括学习的意义、过程和方法;(3)德育心理思想,论述德育的意义、品德的结构、德育与赏罚、德育的方法;(4)差异心理思想。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MAG焊接工艺的特点及焊接材料的选择方法,阐述了锅炉管子接头的MAG焊接工艺,为推广应用MAG焊接工艺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9.
管子·揆度》篇提出了大夫已散其财,万人得受其流;国之财物,尽在贾人;国无游贾,贵贱相当;五官之数,不籍于民;富能夺,贫能予;以寡为多,以狭为广;乡吏视事,葬于公壤;五其本,远近通的思想,对中国会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适当消费、繁荣经济、运用杠杆、调节经济、管理商业、财政收入、鼓励生产、开发资源、优抚到位、体恤人民、外贸经济、满足需要。  相似文献   
10.
"常"、"变"是古人思考自然人事常用的两个术语。常,表示常态,常住性;变,表示动态,变动性,将二者结合起来思考在古代中国的出现是比较早的。《管子》书中提到的常、变思想,大略言之"常"有三解,分别为天常、地常、人常,而天地化变是变的最高准则,同时天地化变是可以被人掌握认识,并在此基础上相应地或顺天时而变,或"时变而不化,从物而不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