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3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丹 《中国广播》2006,(1):74-75
《音乐早报》是江苏人民广播电台音乐频率2005年4月开办的一档早间科技文化资讯+经典音乐+生活服务资讯节目,每周一至周六7:00~9:00播出。  相似文献   
2.
结合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的时代背景,以东北电力大学新开设的公共选修课<<中国经典音乐欣赏>为平台,用艺术和歌声再现改革开放30年以来国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使高校大学生既能提高音乐艺术素养,又能增强他们的爱国、爱党情怀.本文通过对该公共选修课的课前调查问卷,掌握了学生的音乐素养情况,分析了学生对音乐类选修课的期望,提出了该课程应有的授课内容和方法,这对深入分析音乐公共选修课的德育实效性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大街小巷里的孩子们唱着《两只蝴蝶》、《大花轿》、《老鼠爱大米》等一系列的流行歌曲。对于这种现象,很多人认为现有的音乐教材已经过时了,应该淘汰它。我们应该承认,流行音乐以其简单的旋律、朗朗上口的歌词赢得了很多人的喜爱和认可。其中也不乏优秀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4.
秦华 《成才之路》2011,(32):7-7
古典音乐欣赏作为提高艺术修养的途径,目的不是培养专门人才,而是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审美意识。如何让高职类的学生走近古典,用心聆听美好,在古典音乐的长河中漫步,与无数动人的风景不期而遇。是我们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探索的任务。本文通过三个方面:在通俗音乐中品味经典、在电影电视中寻找经典、在动画中欣赏经典,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去寻找经典、体会经典,从而学会欣赏经典音乐。  相似文献   
5.
申溪 《儿童音乐》2014,(11):2-3
正金秋,美丽的宜昌显得格外灿烂。一场由中国儿童音乐学会主办、由金东方教育集团和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三峡晚报协办承办的一台庆祝中国儿童音乐学会成立20周年的经典儿歌音乐会正在这里举行。满头银发,身着黑纱長裙的学会前副会长,资深的儿童音乐家邵紫绶执棒演奏了交响乐,刘炽作曲的《让我们荡起双桨》和寄明作曲的《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这位  相似文献   
6.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我们的音乐教育既不是为了培养作曲家,又不是为了培养演奏家,而是培养合格的听众。"因此,音乐教师要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陶冶情操。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经济的飞跃,近几年来,我国的音乐事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琳琅满目的音乐演出,各式各样的音像制品,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的艺术"食粮"。喜欢音乐的人越来越多,但是,作为音乐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组调查研究的实证方法考察大学生性别和专业对音乐所引起的情绪体验有何影响.探讨不同类型的经典音乐对大学生情绪的影响.得出结论:不同情绪类型的音乐引发大学生不同的情绪体验.  相似文献   
8.
刘晓华 《山东教育》2012,(Z6):84-85
设计意图近阶段,我园开展了集体舞教学的研究,大家发挥聪明才智,结合幼儿生活,原创了不少集体舞活动。而此时,正巧临近大班幼儿毕业离园,孩子们很快就要告别生活、学习了三年的幼儿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和伙伴,那份依依不舍的情绪在老师和孩子们心中涌动。因此,我以幼儿离园为契机,以经典音乐《友谊天长地久》为素材,设计、组织了充满浓浓离别情的集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闻周刊》2006,(16):55-55
史上第一次,集中搜罗中国最广为传诵的30首民歌和30首流行歌曲的优美旋律 史上第一次,“管弦乐队+流行乐队+特色乐器”,全面创新演绎中华经典音乐 史上第一次,集合中国顶级音乐人士和德国录音公司倾情奉献曲曲都是乐迷的最爱,曲曲都是最值得珍藏的音乐瑰宝[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我得到《李岚清音乐笔谈(欧洲经典音乐部分)》一书(以下简称《笔谈》)是2004年10月份。本书作者在《笔谈》的前言中提到写此书的愿望是“更有利于广大普通读者对欧洲经典音乐的理解”。但我读后感到,对专业音乐工作者也十分有意义。非一般的音乐家传略当今世界大作曲家、音乐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