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2篇
教育   274篇
科学研究   15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灾难片是很受欢迎的一类电影。这不仅是由于灾难片常常给观众展现一些平日里大家无缘见到的场景,比如天体撞击地球,更重要的是,它可以给人们提供某种心理补偿。我们在看灾难片时,很容易感受到那种大难临头的绝望,但同时也会庆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次在无边无际的沉重中艰难跋涉的采访。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大地震。消息传来,举闰震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34名记者从祖国的四面八方火速赶赴灾区,亲历了几万蓬勃的生命在刹那间殒落,亲历了几十万不屈的生命在伤残中煎熬,  相似文献   
3.
绝望的主妇     
女人们最近流行看《绝望主妇》这部美国肥皂片。她总是紧跟潮流的,早早去音像店里买来全套,一口气不歇地把碟看完。和往常一样,看完之后她便化身为剧中人了。  相似文献   
4.
有人和上帝谈论天堂与地狱的问题。上帝对这个人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他们进了一个一群人围着一大锅肉汤的房间。每个人看起来都营养不良、绝望又饥饿。每个人都拿着一只可以够到锅的汤匙,但汤匙的柄比他们的手臂长,没法把汤送进嘴里,他们看来非常痛苦。  相似文献   
5.
我不是懦夫 王嘉鹏 术后的并发症像事先约好似的轮番袭击我,使我一次次处于绝望和崩溃的边缘。以往依赖仅存的一线希望与病魔抗争,希望破灭后我选择了沉默。  相似文献   
6.
透过《野草》探索鲁迅的生命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的作家越来越关注人的“生命意识” ,但实际上 ,“五·四”以后的新文学在表现人们的“生命意识”方面已有很大的突破。鲁迅的《野草》看似是一些随时而发的、零星的“小感触” ,却是鲁迅在经历了 40多年的人生悲喜剧后 ,以相当成熟的心理状态 ,写下的充满睿智与苦闷的人生哲学。笔者试图从《野草》中探索鲁迅关于生存的思考 ,进而更深刻地了解鲁迅其人  相似文献   
7.
鲁迅的文字以及关于鲁迅的文字这样丰富,我们随手一捡,也能从书籍里拨拉出他深刻思想的吉光片羽,从中获益。他的文学作品洞幽烛微,照见国民的劣根性,使青年悚然一惊,朝反方向往宽阔明亮的地方去;他的杂感文恣肆老辣,直击现实的黑暗,青年人读之得助力生大勇猛而拣定正路反抗绝望。散文诗、散文、小说、杂文,这些文字,似乎来得较正式庄重。鲁迅私底下与青年人的信件往来,虽然仍字斟句酌、下笔谨慎,但是比较起来,要随意些;当然,更为随意的话语在鲁迅与青年人的交谈中更多。  相似文献   
8.
邹姗姗 《文教资料》2007,(34):132-134
北村的近期创作主题凸现了诗意与现实的冲突,通过对爱情的绝望,对自身人格堕落的失望以及对诗意栖居追寻而不得的无望展现出来,并对此提供了宗教救赎的获救途径。神性启示的文本模式也在另一方面羁绊了北村作品的深度。  相似文献   
9.
《野草》是鲁迅于黑暗年代的彷徨时期创造的文学产物,标志着鲁迅诗化生命哲学的成熟和文学现代性的初步探索。《这样的战士》展示了一个面对无物之阵永不妥协的战士形象,他用前行的步伐追求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孤独战士的超人意志、无物之阵中的悲观心态、历史中间物的绝望反抗,既是鲁迅独特的生命体验,也是其一生战斗精神的真实写照。这样的战士是鲁迅的自我画像,他高举投枪刺向无物之物的姿态,正是鲁迅这位孤独者悲情韧战精神的完美体现。  相似文献   
10.
幽默与悲观是水火不相容的两种态度。然而,从马克‘吐温一生的创作思想过程来看,他在其近40年的创作生涯中,显示了这种不平衡的人生现。本文以他的三部中、长篇小说所展现的思想;简浅地分析了马克·吐温一生创作思想之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