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种西瓜     
<正>学习了《希望的种子》之后,我就萌发了种西瓜的想法。暑假里,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和妈妈到超市买了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吃西瓜的时候,我特意挑选了一些又大又黑的瓜籽。  相似文献   
2.
教育信念是优质教育的基石,是教师从事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条件。透过"绿领巾事件"反映出教师的教育信念出现单一化、抽象化等缺失表现。教师教育信念缺失的内在原因是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缺乏,教师的教育情感较为淡化;外在原因是社会主流的教育价值观对教师教育信念形成的影响。塑造与当前教育价值观相一致的教育理想,涵养与教师个人生活相融合的教育情感,积淀与实践反思相结合的教育理论,形成多元的教育价值观与学校文化,以此形成教师教育信念建立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3.
惩罚和赏识一样,都是一种教育手段。合理的惩罚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到自己错误,便于他们改过自新,健康成长。马卡连科就曾经说过:"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责任感……适当的惩罚,不仅是一个教育者的权利,也是一个教育者的义务。"当然,这里不是一味地提倡惩罚教育,而是认为单纯地割裂文化传承,从一  相似文献   
4.
教育激励是教育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在实践中却出现了教育激励扭曲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教育激励观、教育激励功能观、学生观的扭曲以及"失度"地使用教育激励等。合理使用教育激励,教师要树立公正的教育激励观,关注"待优生",选择符合学生特点的教育激励方式,同时教育激励行为要适度。  相似文献   
5.
<正>2011年10月28日,西安的《华商报》报道了当地一所小学让学生佩戴"绿领巾"事件之后,经过媒体、网络的急剧发酵,一条"绿领巾"引发的风波迅即演变成一场批评飓风,将该校校长和教师一起推到风口浪尖的道德危地。笔者通过网络搜索,阅读了大量的有关"绿领巾"的评论,认为整个舆论大体呈两大派系,一派是说"绿领巾"是教育的伪创新,是"邪恶的种子",是"象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论坛》2012,(Z1):69-69
<正>1、农村生营养改善计划10月26日,国务院决定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之前,民间人士发动了"中国贫困山区小学生免费午餐"活动。2、教育"冷暴力"事件"绿领巾"、"红校服"、"脱裤跑"等一系列教育"冷暴力"事件引发对教育评价体系的反思。  相似文献   
7.
卢思冰 《新闻传播》2012,(1):73-74,76
一直以来,学校都是以成绩作为评价一个学生的标准,虽然国家在全面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很多学校还是以成绩为标准,特别是中小学,往往以学习成绩评定一个学生的好坏!言语嘲讽、发放绿领巾等心灵体罚常见于校园内,虽然这些行为的出发点是为了激励学生,但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就是一种侮辱!这些教学方式不仅伤害了学生的自尊,给他们脆弱的心灵留下阴影,还严重违反了素质教育的初衷。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为了向社会输送更多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教学整改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熊丙奇 《辽宁教育》2013,(4X):36-36
<正>报载,从2012年开始,上海市中小学教师资格在首次注册后将不再是终身制。另据了解,今后北京市的教师资格也将不再享有终身制,取而代之的或是5年时限。近年来,随着教育问题的频频曝光,诸如去年接连曝光的校园"冷暴力"事件——"绿领巾""红校服""脱裤跑"等等,舆论对中小学教师的素质十分关注。打破教师终身制,建立退出和淘汰机制,便提上了议事日程。2011年教师节前后,教育部就曾表示,要选择两个地方进行试点,所有教师都要接受每5年一次的定期注册考核,考核不是重新进行一次资格考试,而是对这5年内该教师的方方面面进行评审。  相似文献   
9.
"绿领巾"事件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扭曲了"红领巾"的政治涵义,有违教育部的相关规定,有悖孩子健康成长的规律,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绿领巾"事件引发的教育理性思考是:要不断更新育人理念,要转变单一的评价方式,要加强依法治校,要搞好监督,要努力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课程。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怪现象,甚至是"反教育"现象,如"绿领巾"、"五道杠"、"红校服"、"虎妈"、"狼爸"等咄咄怪事。究其根源,都可以归结为缺乏对基础教育的正确理解,忽视了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可以有不同的含义。从实质意义看,基础教育的"基础性"指"基础教育要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或终身发展打基础";从结构意义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