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0篇
教育   72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活中并非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这是艺术家罗丹的一句名言。艺术创作如此,新闻工作亦然。可以说,新闻记者的第一技能不是写作,而是观察发现。观察发现,是事实现场转化为新闻的关键一步,没有观察发现就没有新闻。  相似文献   
2.
3.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法国名雕塑家罗丹的这一名言,其实也有适用于新闻采写的地方:要想在司空见惯的事物中,抓到人人心中所有,个个笔下所无的稿件,就要有发现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罗丹从小就有一个梦想,渴望成为达·芬奇一样伟大的艺术家。他在美术学校读书的时候,学习十分努力,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他曾满怀信心地报考  相似文献   
5.
王朝闻先生曾撰文批评罗丹在其《遗嘱》中否定灵感的存在。但是,在包括《遗嘱》在内的《罗丹艺术论》里,还有两处谈到灵感,却与《遗嘱》的情形相反,是肯定灵感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有三种可能:其—,这种对灵感的矛盾态度本来就存在于罗丹的思维中;其二,《罗丹艺术论》是由葛赛尔记录罗丹的口述而成的,可能是因记录者发生差错而造成的;其三,译者沈琪同意的译文有误。这三种可能,哪—种是历史事实?这已成为关于罗丹的一个悬案。  相似文献   
6.
罗丹是最早被介绍到中国的西方现代艺术家,他已经成为中国现代文化和文学中的重要因子,渗透到中国作家和文学创作之中.中国作家把罗丹当作精神的偶像,在文学作品中把他描绘成圣人、伟人和艺术之神.罗丹的<思想者>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中"思想者"形象的原型,罗丹的自然主义美学观与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美学相融合,已成为中国现代美学思想的重要元素.  相似文献   
7.
《上海集邮》2012,(4):3
本期封面刊登的是法国2011年11月7日发行的美术系列小全张邮票,2枚邮票图案选自两位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欧洲雕塑家安托万·布德尔、阿里斯蒂德·马约尔的作品。他俩是罗丹的学生,在雕塑史上他们师生三人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布德尔与罗丹之间有着较大的艺术分歧,却始终  相似文献   
8.
与书为友     
大艺术家罗丹曾经这样说过:"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的确如此,当你擦亮双眼,你就会发现:一位挚友就在你身边,它就是——书籍。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我们时时处处与书为友吧!闲暇时,伴着阳光在书的世界中漫步,做一名勇敢的跋涉者。此时此刻,你可以在书海中纵情遨游:读《钢铁是怎  相似文献   
9.
生活之树常青,生命的激情在于永远的发现与创造。人类文明从大自然展开,人类的心灵从大自然得到滋养,但是在当下,几与自然隔离、困在生存竞争战车里的都市人,他们对于美,对于美的发现的感觉业已迟钝或者麻木,即便如罗丹所言,美无处不在。如何使人们重新找回那曾经鲜活的感觉,真正观照或发现宇宙人生不时焕发的灿烂之美及真理的光辉,这无疑是现代人们普遍的渴望与急切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情书     
伟大的雕塑家罗丹在写给德国女作家埃莱娜·德·诺斯兹的一封情书上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