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教育   47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近代著名的小说家。《罗生门》取材于日本古典说话文学作品《今昔物语集》中本朝卷中的第十八话。本文试从叙事学角度出发,对原典与《罗生门》在形式上作比较,把握作者表达《罗生门》主题的叙事技巧,从而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罗生门》之主题———“利己主义”。  相似文献   
2.
罗生门》作为芥川龙之介的代表作,受到中国读者的广泛欢迎,催生了20多个中文译本。这些译本良莠不齐,译作风格各不相同。该作品在中国译介与传播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现象,一方面证明了它的艺术魅力及其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另一方面也凸显了我国的外国文学翻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正视并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3.
邓航 《新闻窗》2007,(5):27-27
如果对一道简单的道德问题要大家来作答,见过一些争论,却没有见过这么针锋相对的争论。围绕“捐赠”与“感恩”,近段时间的媒体似乎成了正方、反方的辩论场。在新学年开始的这个特定时刻,各方仿佛要将心里话一吐为快,把真理越辩越明。只苦了处在舆论旋涡之中的湖北襄樊5名贫困生,在“感恩门”前徘徊、挣扎,欲拔不能。[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李双江之子李某某案是2013年网络舆论的热点事件之一。由于此案本属罗生门,再加上当代中国网络甚为激烈的言辞,造就了一场网上舆论大混战。从案件曝光到二审宣判,挺李派、挺杨派、倒李派、倒杨派和中立派各执一词,你来我往,互相攻讦,其间几经波折,令人难测其端。由于二审判决即终审判决,有一锤定音之效,现在终于可以盖棺定论。  相似文献   
5.
一名武士在森林遇害身亡。审判时,各个证人出于不同的目的,对事件的描述全然不问。这就是日本导演黑泽明根据芥川龙之芥的小说改编的电影《罗生门》。这部电影在60年代问世后成为世界电影的经典,以后人们也把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解释称为“罗生门”。  相似文献   
6.
罗生门》是芥川龙之介以《今昔物语集》中的故事为原型而创作的短篇小说。故事大体上都延续了原典的精髓,但在细节处理上却体现了芥川高超的写作技巧。很多改动看似不经心,却别有寓意。他借着简单的故事,铺陈着善恶的纠葛,尖锐地揭露了陷于困境中的人们的自私本性。通过小说及其原典的比较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芥川对历史的解析,并可由此分析他的创作意图和思想走向。同时,也可以从他对历史的再现程度和突破性的创作来了解芥川对《今昔物语》的解读。  相似文献   
7.
章以电影《罗生门》为分析对象,以其叙事方式为切入点,就作品的意义内涵和价值取向提出了作的一些看法,并对作品意义和叙事方式之间的关系作了剖析说明。  相似文献   
8.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不久前,一家媒体采写了35军104师“首占国民党总统府”的故事;另一家媒体则于近日登载了103师侦察连几位老同志的回忆文章,称他们才是“首先占领南京总统府”的。那么,到底谁先占领总统府?日前,《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了双方亲历者、南京地下党和军事专家,试图穿越60年前的历史迷雾。  相似文献   
9.
从物语中的三则故事,到芥川小说演化为两篇小说,再到黑泽明拍摄成一部电影,"罗生门"的意义指象经历了一个脱胎换骨的演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同作品的相同精神决定了它始终能焕发出无尽的活力,而其精神差异又是它在新的时代中不断被接受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罗生门》这部揭露人性丑恶的经典影片的解析,分析了人们信念的困惑,虽然谎言的可怕令人不再敢相信我们生活世界和周围的人,生活中也的确没有人能避得开善意的或者恶意的谎言,但人类的信念永远都是善,不论是否身处"罗生门",只有相信善才会带给我们真正的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