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4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2 毫秒
1.
《边城》是沈从文先生最负盛名的代表作。沈先生在谈及小说的创作动机时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市中几个愚夫俗子,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分享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而对小说创作的主旨,许多研究者作出了可贵的探索,有认为这是一篇关于翠翠成长神话的“成长小说”,有认为这是一部充满了“象征隐喻”的小说,有认为这是一部“证明人性皆善”的小说,也有认为是一部“隐伏着悲痛”的小说,  相似文献   
2.
绣江南     
  相似文献   
3.
林黛玉和翠翠作为古代与现代两部不同小说中的少女形象,在纯情方面具有很大的相通性。以纯情为核心,当纯情受到伤害时,她们对纯情的理解以及处理方式又各有不同。文章从清水芙蓉的纯情少女形象、乌托邦式的纯洁爱情、因纯情产生的裂痕三个视角分析两者形象的相通之处。接着,比较二者的时代背景、成长环境、学识修养、性格个性的不同,她们对纯情理解的不同,纯情受伤后处理方式的不同,以及纯情形象的悲剧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实施,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课堂也需要适应改革的步伐,将新课改的要求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们对语文产生强烈的兴趣,并且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这是新课改的要求。一、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注重对学生知识的培养。在课堂上,教师通过传道授业解惑,完成课堂教学,学生们被动地听,被动的接受新知识,而课堂的主要任务是将知识更多的传授给学生而新课改下的语文教  相似文献   
5.
正一、导入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边城》的主要内容以及它展现出的风俗人情之美,很多同学对湘西天人合一的世界无限神往。(板书:田园牧歌)问卷调查中学生对《边城》的主题和翠翠很关注。(板书:翠翠)(幻灯片)一个美国学者给沈老的诗:"我知道许多管船渡的老人,在迷人的渡口守望着河流。但是,我只知道一个翠翠,我也知道她永远等待我,在那丛山中奔流而下的小溪边,在一个比游鱼出没还深的梦里,她永远等待,我过渡,就在边城那边。"生齐读。师:那么《边城》里翠翠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看作品里的描述。(幻灯片)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在高考制度不变的大环境下,语文课堂中的应试比例逐渐加大,练习逐渐加多,这样使原本应该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变得有些枯燥单调,从而使语文的文学性、趣味性慢慢减少。这也是部分学生对语文课失去兴趣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对于语文教学意义重大。在对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热情的众多措施方法中,把音乐融入语文课堂是一种有效的办法。音乐以它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7.
《边城》与《雪国》体现了两位作家对生命与人生的独特探索与思考,也以民族传统文化为契机,塑造了执着守望悲美爱情的女性形象。本文从平行比较的角度,一方面通过分析纯洁、柔韧的翠翠和洁净、热情的驹子身上浑然天成的美,呈现两个女性的生存姿态;另一方面,阐述她们对爱情的懵懂认识、主动选择、深度体验、执着追求及凄美的爱情结局,以此剖析她们细腻敏感的内心世界。她们这种东方式的爱情,传达了悲且美的韵味。  相似文献   
8.
孙善网 《教学随笔》2013,(Z2):24-27
<正>散文总是充满诗意的,但是,不同的散文其诗意的源泉和流向是不同的。祝勇的散文创作从思想散文到文化散文是一种突破和超越,在诗意的深处有着深沉而复杂的独特情怀。有人说:"读祝勇的文化游记,需要安静,只有这样,你才会看到一个富有抱负的青年作家敏  相似文献   
9.
寻找翠翠     
祝勇 《教学随笔》2013,(Z2):22-23
<正>闲坐于草亭,忽地想起翠翠,仿佛想起一个熟识的故人。天碰巧落着雨。我们碰巧饮着酒。雨和酒,碰巧都易于勾起人的愁肠。碰巧是在酉水边,酉水碰巧和沈从文小说里写的一般模样。我们碰巧都是沈从文迷。所有与翠翠有关的事物,碰巧在这个时刻,聚齐。而翠翠,却只能隔着茫漠的时空同我们说话。翠翠很远。翠翠只生长于沈从文20世纪30年代的小说里,  相似文献   
10.
阚云 《学语文》2014,(2):41-41
正《边城》通过一个悲剧性的故事,表现了湘西地方的人性美和风情美。沈从文是带着自己美好的人生理想去创作《边城》的,那里有他引以为豪的具有乡土气息的田园牧歌式的美好记忆。沈从文为什么要创作一个悲剧性的故事,这个悲剧故事又具有怎样的艺术性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