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据说宋朝有一位名叫李淑的人,在《邯郸书目》中写过以下的话:“诗书,味之太羹(gēng);史为折俎(zǔ);子为醯醢(xī hǎi);是为书三味。”太羹指的是肉汁,俎就是切肉,醯醢是加佐料做成的肉酱。综合起来的意思是说:读诗书、史书和名家经典这些书就像品尝用肉做成的佳肴一样。由此,不禁联想到了我们的教育,细细回味,感觉教育就像一杯盛满酸、甜、苦、辣的美酒。  相似文献   
2.
一凡 《老年教育》2008,(8):57-57
广东省流传着一首客家山歌“人讲苦瓜苦,我说苦瓜甘。甘苦任你择,不苦哪有甜。”苦瓜因味苦而得名。李时珍著存“苦瓜气味苦、寒、无毒,具有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益气壮阳”之功效。《随息居饮食谱》载:“苦瓜青则苦寒,涤热、明目、清心。可酱可腌,鲜时烧肉,虽盛夏肉汁能凝,中寒者勿食。熟则色赤,味甘性平,养血滋肝,润脾补肾。”  相似文献   
3.
梅树     
《香草美人》一书介绍了诸多可以用来保护健康、治疗和调整身体状况的植物。本刊选摘其中一节介绍梅树的文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