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44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8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4 毫秒
1.
14年前,我采写了一篇题为《胡耀邦的最后七天》的长篇通讯,由于我当时并未完全搞明白的原因,这篇原计划发新华社通稿的稿件没有发出,只在发往海外的《?望》周刊海外版上登了一下。1989年4月15日清晨,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胡耀邦同志逝世,这一噩耗震动了海内外,使亿万人民异常悲痛,海外有些媒体趁机散布了一些有关胡耀邦同志死因的谣言。为了澄清事实,也是为了将耀邦同志辞世的具体情况告诉我国人民,新华社社长穆青决定由新华社记者采写一篇有关耀邦同志从发病到最后逝世这7天治疗过程的稿件,供国内各报台采用。穆青同志把这任务交给了我,并…  相似文献   
2.
2008年,注定是一个在当代中国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篇章的年头。概括地说,就是温家宝总理所言,“今年对中国来说确实是不平凡的一年,可以说有喜有悲,甚至不夸张地说有大喜大悲“。平心而论,“人咬狗“的新闻,确实比“狗咬人“的新闻生动、可读、精彩得多。这大喜大悲间,作为历史草稿“起草者“、“录入员“的新闻记者,激奋起来、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闻周刊》2005,(44):16-17
今年11月20日,是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人胡耀邦同志90周年诞辰。[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我校坐落在原川北人民广播电台旧址上,与西华师大耀邦楼(原川北行署办公大楼)相毗邻,属原川北行署大院。这是伟大胡耀邦总书记曾经工作,战斗近三年的地方。他曾为建设新川北,建设新南充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变革精神,民主思想,人格魅力一直感召着一代代南充人民不懈奋斗,创造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5.
万绍芬 《教育艺术》2006,(4):F0004-F0004
今年4月15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长期担任党的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胡耀邦同志逝世17周年。为纪念这位伟人,我们特将由万绍芬同志作词、徐希茅同志作曲的《共青城的思念》一歌刊发于此,以兹缅怀。[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作为有所作为的历史人物,历史书上留下浓重的一笔并不难,最难的是能在普通人心中也长久地占据一个位置,这一点胡耀邦做到了。  相似文献   
7.
正当胡耀邦以一颗赤诚之心,努力从事艰巨的革命事业的时候,一场意想不到的灾难落到了他身上。1932年年底,湘赣省政治保卫局根据逼供信中有人的乱供,把胡耀邦和谭启龙列入了"AB团"的名单。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我想起了我的爷爷——一位曾参加远征军入缅参战的国民党抗日老兵.爷爷虽然离开我们已经15个年头,但他在世时给我们讲述他那难忘的峥嵘岁月,让我们后人了解了中华民族这段悲壮的历史,也了解了他从一名远征抗日老兵,最终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并与胡耀邦同志结下深厚情谊的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9.
我叫张持坚,名字很好记,把‘坚持’两字倒个个儿就行。1971年冬,已是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兵团战士报》见习编辑的我前往五师50团二营采访,见到这位来自上海的新闻报道员,听到这番别致的自我介绍。弹指40年。当我面对集张持坚毕生写作之精华的《远去的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坚持二字再次涌起于胸。  相似文献   
10.
上个世纪的1984年,美国著名作家、《纽约时报》的总编索尔兹伯里携夫人重游长征路,在马尔康期间,专程拜访了卓克基土司官寨,尽管当时的官寨残恒断壁,一片肃疏,但慧眼独具的美国友人,还是从厚重的历史尘埃中,发现了她惊世的美丽,故而专门上书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并大胆放言;别忘了马尔康附近的上司官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