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孙嘉铭 《今传媒》2024,(3):83-85
武侠片作为我国独有的一种影片类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内核,用影像的方式将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展现于观众面前。在众多导演中,胡金铨的电影不仅能将历史文化基因融入跌宕起伏的剧情中,还通过风格化的视听技艺展现出我国独有的山河景致。本文通过总结胡金铨武侠电影所呈现出的传统文化共性,对导演的创作特点进行了挖掘,以此深入剖析其武侠片具备的美学特征,旨在为武侠电影鉴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天注定》的电影美学王蒙蒙导演贾樟柯以真实的事件为原型创作了电影《天注定》。影片保持着贾樟柯一贯的风格,着力于对边缘人的关注以及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呈现了大时代的另一面。同时,影片在技巧方面也颇有创新,极大地丰富了其艺术表现力。一人物设定电影《天注定》由四个故事组成,都是来自于真实的事件,分别是胡文海、周克华、邓玉娇这三起刑事案件和富士康跳楼事件。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6,(A4):25-26
胡金铨是港台最著名的新派武侠片导演之一,代表作品主要有《大醉侠》、《龙门客栈》、《侠女》等。尽管他一生拍摄的影片不多,但其作品在中国电影史特别是港台武侠电影史上却具有里程碑式意义。通过对其代表作《侠女》的分析研究,从影片民族本位和美学特征等方面管窥台湾新派武侠电影的文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中国武侠电影作为类型电影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在于其双序列叙事模式下的两个序列,在轻重比例、形态类型以及联结方式等层面,具有多种逻辑上的可能性。不同的逻辑形态,具有不尽相同的审美意味。在具体的拍摄实践中,这些具有不同审美意味的形态逻辑,恰如各种变量,可以自由地相互组合,从而使得中国武侠电影的故事形态和审美意味拥有了无限创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电影作者”胡金铨对武侠电影进行了全方位超越,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电影艺术有机结合,使武侠电影作为成熟的类型电影得到西方学界认可,由此奠定了中国武侠电影的国际地位。胡金铨武侠电影的超越性可从三个维度加以全面审视:开创新武侠世纪的历史性超越,建构中国电影美学体系的美学超越,确立文史武侠叙述范式的类型电影超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