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教育   11篇
科学研究   29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4):I0020-I0020
[导读]约1公里的世界最长超导电缆近期被正式整合到德国埃森市中心的电网,将两个变电站连接起来,成为内陆城市在未来能源供应实际测试中的一个里程碑。输送功率是传统电缆的五倍 科技日报讯约1公里的世界最长超导电缆近期被正式整合到德国埃森市中心的电网,将两个变电站连接起来,成为内陆城市在未来能源供应实际测试中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分析鲁西南区域条件及特点的基础上,主要讨论了建设大型钢铁工业基地的可能性、合理性及其适宜规模。从综合观点看,厂址选择在津浦铁路和新石铁路交叉点的济宁、兖州之问,可保证500-600万吨的钢铁工业规模。区内能源供应、现状水源、运输设施、生态环境等均可适应,规模经济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3.
当前,世界各国经济与工业的迅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猛增,未来经济实力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以充足的能源供应为保障的。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但是国内能源尤其是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有限,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发展,反观国际环境,美、日、欧洲各国加紧对化石能源的争夺,加剧了我国从国外获得  相似文献   
4.
孙忠一 《中国新闻周刊》2010,(9):I0008-I0009
2009年底,国家发改委表示,目前中圈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成为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从各国经验看,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0%是一条“安全警戒线”。  相似文献   
5.
面对日趋紧张的能源供应状况,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都在想办法研制新能源。几十年来,制造"人造树叶"一直是科学家们追求的目标。我们知道,树叶可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或硫化氢)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或氢气)。因此,科学家一直希望制造出能模拟光合作用的人造树叶,这样,只需利用阳光和水就能产生氧气和氢气,将这些气体储存起来便可用于燃烧发电。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信息》2013,(3):10-11
"全国能源系统要立足国内、把握趋势,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优化能源结构,转变能源发展方式,不失时机推进能源体制改革,确保国家能源安全,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能源保障。"这一于不久前召开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透露出的信息,正好契合了党的"十八大"报告的相关论述——"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相似文献   
7.
如今,鉴于燃料能源供应的紧张,许多国家开始研发混合动力作战平台。2013年7月30日,俄罗斯军事工业公司新闻秘书谢尔盖·苏沃罗夫表示,在BTR-90装甲车基础上研制了一辆使用混合燃料和电子传动带的战车。这是世界上第一款混合动力装甲战车。混合动力战机将飞翔空中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能源的需求量及供需缺口逐年增大, 能源的供应压力凸现,保障形势日益严峻。同时, 长期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与消费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结合当前的国际能源形势, 分析我国能源安全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提出战略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原油产量在2005年跌到谷底后,开始强烈地反弹。与此同时,能源消耗正在减少。比较谨慎的估算,美国的石油产量会继续增加,加拿大等"靠得住"的能源供应国大致足以解决美国的需求。中东对于美国而言,将不具有现在的能源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人类是个奇怪的物种,总是会自觉不自觉地认为自己是万物之灵,总是会自觉不自觉地认为世间万物是按照自己的喜好设定的。比如,绿叶就应该尽职尽责地吸收太阳光,芳香花朵必然是为了取悦蜜蜂和蝴蝶。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有些花朵就从人类的视线中逃离了,它们干脆隐藏到了地下。这种奇怪的花朵就是——地下兰,一种在地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兰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