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1篇
教育   196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回忆鲁迅先生》为例,从如何确定学习内容、如何寻求学习方法、如何适时指点引导、如何做好学习成果的交流反馈以及对个体差异的关注等方面来谈谈自己对统编版教材"自读课"教学的一些实践和探究。  相似文献   
2.
据说,陶行知先生在为他的学生讲课时,曾演示了这样生动的一幕:先生手抓一只鸡走进教室,在讲台下撒下米粒,向下按着鸡头强迫鸡吃米,鸡挺着脖子坚决不从;陶行知扒开鸡嘴硬灌米粒,鸡还是昂着头,挣扎着不吃;先生松开了手,只见鸡在讲台上甩甩头、抖抖毛,便悠闲自得地吃了起来。  相似文献   
3.
每个人的童年都有不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本文作者沈复以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来观察事物,以生动的笔触,记述了他儿时的一些趣事,以丰富的想象力,成就了这篇情趣盎然的文章。  相似文献   
4.
我曾长期为自己还算可以的口才自得,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一言堂”是我的教学风格。自认为课堂上滔滔不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灌向学生极具冲击力和震撼力,所以,我唱着独角戏,不停地自恋着又不停地抱怨着,可怜自己满腔的激情,却遇上那么一群木讷、缺乏才情的学生。  相似文献   
5.
史雪萍 《课外阅读》2011,(8):158-158
众所周知,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许多学生不愿学英语,关键是他们对英语没有兴趣。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对任何事,求知的人不如喜爱的人,喜爱的人不如自得其乐的人。  相似文献   
6.
目前虽然把庄子从道德虚无主义的行列里拉了出来,在环境伦理的研究里开始重视其自然道德思想的价值.但是,对他实践道德的系统研究仍很不够,尤其在我们这样的儒家思想一统天下的国度里.其实,庄子道家虽然推重个体自由,但仍没有否定教化和修养等道德实践,因为,他的理想也是和谐的社会,只是在选择实现的方法上,并非如儒家那样的不可为而为之,而是顺物自然而为.重视万物的自为机能,鄙视乃至完全否定外在的有意而为,给万物实现自得提供最好的外在客观条件,并最终实现万物运作的最大价值量.  相似文献   
7.
南宋诗人陆游曾言“文章之妙在自得处”,即“发人所未发,言人所未言”,写出自己新颖独到的见解。《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初中生的写作要求: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它要求我们在作文的立意构思中不可盲目跟随,以免蹈前人之辙。而应努力超越寻常拘挛之见。克服从众求稳保守的心理。开创新立意、选取新形式,写出具有“自得处”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8.
所谓探究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积极主动、相对独立地对问题探个究竟的过程。探究学习的精神实质有三要义,即自得、自省和自化。自得是指主体不依外力、自然而得的过程,其实现依赖于深入思考。自省则是追问之后的省察和反思,通过内视自己而明理。白化是通过感和悟的心理过程,将外在的知识内化成为主体的思想和精神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您或您的亲友有什么自我调节、自得其乐的妙招,不妨写出来,在这里与大家共同分享。同时,我们也请相关的专家为您点评,让您的妙招对您及其他的读者朋友更具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王延群 《健身科学》2009,(10):31-31
从前,有个秀才在自家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上联“身无分文”;下联“家徒四壁”;横批“自得其乐”。对联贴出以后,惹得街坊嘲笑,说这个酸秀才穷到这个地步还要自得其乐!不料这个秀才走出门来,对大家说:“这副对联你们看清楚了没有?”大家凑近一看,原来上下联最后一字的下面还各有一字,只是故意用红笔写的,在红纸上不容易看清楚。那副对联全文是:“身无分文债;家徒四壁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