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62篇
体育   2篇
信息传播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家都知道,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初高中阶段语文的学习主要是学习教材,为此专家们围绕语文教材进行过多次研讨,语文教材也多次改版,内容也相应的做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并增加了选修文章,这种改革,对于学习中华文化精髓很有必要,但在面对高考这根指挥棒时,大多数老师在复习语文时往往将教材抛之脑后,代之以大量的习题,学生整天埋头于无边的题海中,这种舍本逐末做法是不科学的。其实,教材与高考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学好教材也可以取得优异的语文成绩,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经验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导语是多种多样的,其作用也各不相同,不可一语概之。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设计、运用何种类型的教学导语呢?我们始终认为,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设计教学导语的根本宗旨。切不可一味地为求新求异而舍本逐末。第一,提问吸引。即教师通过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是一种较常见的教学导语类型。它一方面能够通过提问巩固旧知,强化对旧知记忆和理解,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提问,给学生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学生及时作出注意、思考等心理上的自我…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生活化数学教学成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时尚景象。然而由于有的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理念理解肤浅、片面甚至错误,导致数学教学舍本逐末,陷入误区。冷静、理智地审视当前的生活化教学。应特别关注以下“四别”,让数学教学回归到质朴、本真的层面,提升生活化数学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4.
曾惠敏 《考试周刊》2011,(49):232-233
景德镇陶瓷驰名中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景德镇的陶瓷发展面临着很多问题。基于此,本文通过引入系统动力学基模分析,对景德镇陶瓷发展面临的困难建立了舍本逐末基模和增长上限基模,通过对此的研究分析,提出管理方针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高翔 《武当》2001,(9):3-6
内功是七仙形一切功法之根本,是七仙形武功之精髓。七仙形门尤其注重修炼内在功夫,拳经载,“不练内功不算功”。内壮则外强,本固方枝荣。不练内功,则难以修习外功、拳术、劲力、击技,不但进功缓慢,毫无作为,且舍本逐末,易致疾患,即使上功亦不能保持长久,更得不到七仙形纯正之功。  相似文献   
6.
阵琰 《文学教育(上)》2008,(14):112-112
中学作文教学长期侧重于传授作文知识,讲作文技巧。对写作方法、写作技巧作一些相机点拨,是完全必要的,但如果喋喋不休大谈作法,而不注重开启生活、情感这一源泉,那就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因为对大部分高中生来说,首先要解决写什么,然后才会想到怎样写,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事实,相当部分的学生对写作技巧或是无暇顾及,或是根本没有体会。如果学生连文章都写不出来,那些技巧之类岂不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吗?  相似文献   
7.
书讯     
本刊编辑部通过所承担的全国“十五”教育规划课题——“数学思维训练与左右脑协调”的研究发现,许多学生在备考的过程中,大量地、重复地、浮躁地做题,自认为多做一道是一道,这实际上是舍本逐末,丢弃了备考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教学强调“教师应紧扣教材”,而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对象、环境及个人的个性特征创造性的处理教材,小则改变例题的呈现方式,大则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删减,包括适时突破教材。这样确实能提高教学实效.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许多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都考虑对教材动一动,甚至有人认为一节课特别是一节公开课如果不对教材进行处理就不是一节好课,于是就一味的追求动教材,以至于舍本逐末,把一些教材中很好的内容处理得支离破碎,甚至违背了知识的基本结构。  相似文献   
9.
刘静 《上海教育》2007,(6A):48-49
在语文家常课中,常发现这样两种现象,一是课堂教学缺少对文本内涵的思考,有的在理解上出现了偏差.有的思考浮在表面,缺少思考力度、深度。这样的课不管采用如何丰富多彩的组织形式,终因缺少思维的碰撞而显得浅、轻、薄。二是过多依赖课外资料组织教学,反而忽略了对文本本身的研读,有舍本逐末之感。  相似文献   
10.
<正>阅读,这是每一个中学生获取各门学科知识的主要途径。从中学历史教学的特点来说,加强阅读应得到应有的重视,中学历史教学的课时容量之大,阅读记忆量之多,远胜其他学科。近年来教科书的改革,使课文内容富有弹性,增加了大量原始资料、图片、历史故事,使课文的阅读量进一步增大,而且教科书对阅读的要求进一步深化。目前,中学生学习历史有两种缺陷:一是舍本逐末,丢掉了课本,只顾读提纲、背资料、抄答案、钻题解;二是不懂方法,一本书上划满了杠杠,好像处处都是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