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8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3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鲍红 《出版参考》2005,(10S):12-12
米老鼠、唐老鸭、小熊维尼、白雪公主、狮子王辛巴、花木兰,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可爱形象,都来自同一个家族——迪士尼。如今,这个家族又将增添新成员——精灵可爱的小仙子。  相似文献   
2.
李雪 《留学生》2011,(3):18-18
女性经济.被评价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力量之一,蕴含巨大发展潜力的同时,女性在创业中面临着很多的困难。作为我国第一只支持女性创业的投资基金,花木兰基金以“打造商界花木兰,搭建女性成功平台”为宗旨.致力于培育更多的商界花木兰,并于2009年5月在人民大会堂揭牌成立。  相似文献   
3.
《木兰诗》(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一文中第三段描写木兰奔赴战场的情景是这样的:"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配套教参对这一句的解读是:"八句以重复的句式,写木兰踏上征途,马不停蹄,日行夜宿,离家越远思亲越切."对于一路疾行奔赴战场的描写,学生很好理解;但如何引导学生读出木兰的思亲情怀也就成了一个教学难点.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读透"不闻爷娘唤女声"一句,即要弄懂:到底是"爷娘唤女"还是"女唤爷娘"?  相似文献   
4.
花木兰这个形象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以此为题材的影视、戏剧、故事层出不穷。而人教版就一直将其编入初中语文教材,足见其影响。但教材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一句的理解却有失偏颇。查阅一下过去的一些注释,大多解为“将军死去了,木兰  相似文献   
5.
从性别研究的视角来看,花木兰替父从军的传奇暴露出男权社会对木兰这个女英雄的建构策略:女英雄存在的理由是服从父权和皇权的需要,为父权和皇权战斗和牺牲;存在的方式是需要伪装男人的身体,借用男人的身份进入英雄的领域;当父权和皇权的使命完成后,女英雄必须回到原来"当户织"的女人位置。  相似文献   
6.
我们的生活在不断地变化,许许多多新鲜事物不知不觉地来到我们身边。年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动漫节、时常在街上看到的COSPLAY、书店里的大幅海报等等,都已经把“动漫”送到了我们生活里的各个角落。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凡国外的动漫作品窗前总是挤满了人,而我们国人自己原创的作品往往只能落得个无人问津的结果。我们遗憾地发现,令无数中国儿童宁可不端饭碗也不愿离开电视机的动漫《花木兰》源自于中国文学,但出品人却在好莱坞;风靡日本的《七龙珠》也取材于中国的民间故事,但赚钱的同样是别人,我们只有拿出数亿观众的市场来为别人鼓掌的份。究竟是什么绊住了中国动漫得“腿”,总为人作嫁衣裳?我们综合实践小组就这个问题展开了调查。  相似文献   
7.
优美的旋律,动听的故事,传唱了千百年,自然也吸引着“90后”的小作者。文章以观后感的形式,从责任和义气两个方面展现小作者观看《花木兰》影片之后的思索,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中国民间传说中的“花木兰”形象为切入点,对迪斯尼动画电影《木兰(Mulan》)与华裔美国文学作品《女勇士》对“花木兰”这一中国文化符号的运用和重构进行对比分析.迪斯尼借用中国民间传说,将本土文化的原材料进行市场和价值观层面的双重“改造”,从而使“他者”文化遭遇了身份改写.与之相比,在华裔作品中。”花木兰”形象虽然同样被作者重构,但它们呈现的是华裔作家在现实与历史之间所作的文化协调和整合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质疑花木兰     
传统认为花木兰是中国古代女性的优秀代表,这种观点是缺乏理性分析的。历史上的花木兰可能是一个身体畸形的"男性假两性畸形"人。战功赫赫的花木兰并不美丽善良,她是嗜血的。花木兰"女扮男装"参军打仗,她的成功代表着男性的成功。"花木兰"误导了中国当代的"男女平等"。花木兰是"女性自然肌体"与"男性社会角色"的嫁接与融合。明清时代的舞台上涌现了更多的花木兰式的女英雄,这种现象反映出男人内心的恐惧和软弱。  相似文献   
10.
10月1日,由上海歌舞团、上海东方青春舞蹈团创排的舞集《满庭芳》献演上海东方艺术中心。2008年12月28日至2009年1月7日,与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合作的“新春慈善音乐会——舞剧《满庭芳》华东地区巡演”活动举行,历时近半个月,赴杭州、温州、合肥、上海4地,行程3500公里,募集善款近200万元。凭借“文广演艺之星”平台,上海歌舞团、上海东方青春舞蹈团7月12日在美琪大戏院推出“文广之星——朱洁静、方光舞蹈专场”,该团2位首席舞蹈演员朱洁静与方光演绎了《野斑马》、《天边的红云》、《花木兰》等舞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