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0篇
教育   98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3 毫秒
1.
庾江帆 《广西教育》2015,(6):127-128
文章就中职茶艺专业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融入表演艺术的问题,进行探讨与实践。  相似文献   
2.
琴棋书画诗酒茶,便是文人墨客之七大雅。自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开始对茶加以利用后,茶逐渐从帝王将相独享的宫廷饮品,到僧侣、道士品茗之物,再到文人墨客心仪之物,最后流入民间终成国饮。数千年饮茶文化的积淀影响了海那一边的岛国——日本,更造就了今天浓厚的饮茶文化。绿茶的清  相似文献   
3.
日本人对茶情有独钟。据说,今日之日本人对我国陆羽《茶经》的研究,比国人有过之而无不及。中国工夫茶和中国茶艺已在日本生根发芽,并获得了发展。日本茶艺、茶道秉承中国茶化之精髓,于不断领悟中融入创意。今天日本人喝的主要是绿茶,其中有一种玉绿茶,茶末绿得微蓝,有幽幽的感觉。用古茶碗、立式椭圆形茶盅等茶具来冲泡,茶味涩中有甘,  相似文献   
4.
俞敏君 《现代教学》2015,(Z1):68-69
文人雅士自古就以"和"作为茶道精神的核心,提倡和诚处世,以礼待人,对人多奉献一点爱心,多一份理解,建立和睦相处、相互尊重、互相关心的和谐环境。我校开展了底蕴丰厚的茶艺活动,不仅让学生会冲泡几杯茶,而且在习茶过程中我们追求融自身修养与茶的精华为一体,集自然、文化、精神为一身,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美心修德,达到"和"的境界,启发学生走向文化精神生活,享受一个纯朴、愜意、自然和富有生活气息的美好人生。通过"步德茶社"的教学,使更多的学生了解中华茶文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传承民族文化要求的进一步提高,茶艺课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者在多年教学工作中总结思考经验,从教学设置、教学过程、课程安排等方面对茶艺新课建设进行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6.
邓革周 《高中生》2015,(6):21-24
统计与概率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下面以2014年中考题为例,谈谈中考概率问题的常用解法,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一、用频率估计概率例1(2014年贵阳卷)六一期间,小洁的妈妈经营的玩具店进了一箱除颜色外都相同的散装塑料球共1000个,小洁将纸箱里面的球搅匀后,从中随机摸出一个球记下其颜色,把它放回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旅游专业学生开展"1+3"茶艺技能评价的背景和意义,就"1+3"茶艺技能评价模式内涵给予界定,重点讨论特色评价平台"第三方评价"的构成、评价方式和方法、操作实例等,以促进旅游茶艺特色人才的培养和创新。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西晋文学家左思的"娇女诗"为例,探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奖作品《娇女茶恩颂》创新茶艺蕴涵的德育内容,从茶文化主题确定、物质需求、意境创设、茶艺师素养四个方面剖析茶艺创编的德育价值。在创编中重点融入"茶和天下"的精神,从孝道到"感恩"来确定主题,从感恩到程式来解构主题,从程式到德育来演绎主题,依据上述思路借习茶、敬茶展现当代大学生感恩社会、感恩父母的理念。高职院校辅导员以《娇女茶恩颂》的创编为切入点,利用传统的孝道文化资源,拓展德育的思想主阵地,创新切入特色的感恩教育,探索高职德育工作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9.
俗称“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足见茶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必需品。同时茶又是人际交往的手段,通过开茶话会、茶馆听歌看戏等品茶活动进行沟通。从古至今,各都市皆有茶馆开设。  相似文献   
10.
新兴职业茶艺师的产生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带来了新鲜血液。如何培养茶休闲产业服务人才——茶艺师,成为一个新课题。本论文围绕高职院校茶艺师技能的培养,先后论述了茶艺人才的培养目标、茶艺行业人才的需求、高素质技能型高职茶艺人才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等四个部分。本研究再一次为高职茶艺课程的改革与开发、茶艺教学水平的提升打下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