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4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荣格是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其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体系有着非常深刻的思想内涵。作为其分析心理学体系核心的原型理论,对文学艺术研究领域,对西方的原型批评理论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荣格原型批判理论的核心理念,是克服意识与集体无意识相互分裂的精神病态和危机,在意识与集体无意识相互补偿、整合与转化中,创造和谐时代精神,追求心灵健康和人生意义的"自性和自性化过程"。脱离自性和自性化这个核心及其对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的沟通与整合作用,望文生义地将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理解为荣格原型批判理论的核心理念,并从集体无意识和原型出发去理解荣格原型批判理论的性质、宗旨和意义,是对荣格的误读。克服对荣格理论的这个关键性误读,是新的时代背景下关于荣格原型批判理论再认识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对行为动力的认识分歧是古典精神分析矛盾的根源所在.弗洛伊德认为,每个人行为的目的在于追求释放被压抑在本我之中的不愉快的能量,从而解除紧张获得快乐;荣格认为,人格结构由很多两极相对的内部动力构成,个体行为的动力是这种由两极相对发展到两极融合的驱力,人们在这种驱力的作用下产生各种各样的行为;而阿德勒认为每个人行为的基本动力是克服自卑心理,追求优越和完美的社会.深入分析古典精神分析有关行为动力看法的矛盾与冲突,从而去发现人格最为本质的特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瑞士著名分析心理学家荣格,在与弗洛伊德分野的基础上构筑了独特的人格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荣格分析心理学中所指的  相似文献   
5.
传媒时代,心理学已日益明显地显现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新闻、影视、出版作品中的心理学问题越来越引发社会的关注.从荣格分析心理学的理论视角解读电影艺术创作以及传媒视角下的人物心灵,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传媒时代的人的心灵发展.文章尝试从荣格分析心理学视角出发,透过影视传媒中的人物形象,解读人格阴影的形成与呈现,讨论如何面对阴影、与阴影沟通并促进其转化,从而促进社会对心灵健康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选取荣格的原型理论作为分析框架,以4·15巴黎圣母院火灾事件的舆情文本为分析对象,探讨重大文明遗产事故背后的集体潜意识及原型表现,分析包括事故建筑本身作为符号象征的原型、中外媒体话语叙事的原型、中外网民情绪背后的原型三大方面,以此揭示巴黎圣母院火灾事件背后的集体潜意识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受全球化进程、媒介技术发展、民族集体记忆三者的综合影响,巴黎圣母院已被上升到人类作为文明共同体的想象性符号,媒体话语叙事由此同质化,但中国真实舆论场分裂为两种表现,一种是全球框架,一种是民族框架,两种框架下的表现隐藏着基于不同大小范围的集体潜意识。  相似文献   
7.
巫术还是人性——从集体无意识解读《萨勒姆的女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勒姆的女巫》是由阿瑟·米勒根据萨勒姆小镇的真实事件所改编创作的一部戏剧。巫术贯穿整部戏剧,然而悲剧的发生却是由人性和神权政治造成的。首次由荣格提出的原型概念为集体无意识的主要内容,戏剧中主要人物的行为方式深受原型影响,具体表现在面具、阴影、阿尼玛和阿尼姆斯四个方面,以此对该剧提出新的理解角度。  相似文献   
8.
福克纳著名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讲述了一个即恐怖又可悲的谋杀故事。作者很直接告诉读者艾米丽就是凶手,但这场"谋杀案"背后的原因却值得读者推敲和研究。文章从荣格理论中的原型理论之人格面具以及阴影分析该篇小说中艾米丽在父亲生前时的人格发展,以及父亲去世后,遇到恋人霍默·巴伦后她的心理变化,探讨艾米丽杀死其恋人霍默的原因,从而总结艾米丽一生悲剧的成因。  相似文献   
9.
运用荣格关于梦的理论分析肖邦《f小调叙事曲》中曲式结构、和声、材料等因素,可以认为作曲家在《f小调叙事曲》中描述了一个梦境,这个梦境的结构以及内在的运作方式和荣格所描绘梦的结构与原理有着很强的相似之处与千丝万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容器隐喻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概念,人类众多思维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均是基于容器隐喻。基于《红楼梦》"内/外"容器隐喻在文本中的使用情况发现:"内/外"容器隐喻在一定程度上是心理活动的隐喻;从分析心理学的视角下来看待这些隐喻,可以构建出隐喻语言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