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531篇
科学研究   119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9篇
综合类   64篇
文化理论   26篇
信息传播   160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234篇
  2007年   545篇
  2006年   77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教学中渗透荣辱观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育教育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胡锦涛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无疑为其增加了新的内涵。作为教育者应该充分认识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荣辱观教育的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努力把荣辱观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当中,为培育合格的“四有”接班人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这里发表的是根据录音整理的江苏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周世康在全省记者站管理工作会上的讲话的第三部分,题目是编者加的。讲话的第一部分是科学判断形势,找准自身定位,进一步提升记者站的功能与作用:第二部分是要坚持社会效益第一,进一步提高驻站记者的社会责任感:第三部分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提高驻站记者以德立文、以德立人的意识和水平。这篇讲话虽然着重讲的是记者站的建设,但对我们的编辑、记者和通讯员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如何以社会主义的荣辱观为准则立文、立人,这是我们的编辑、记者和通讯员在当前都要认真思考并践行的问题。建议同志们认真阅读此文,并联系自身的实际做一点思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价值观是人的思维定势、思想倾向和人生态度的集中表现,是一定社会环境下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世界观的总和。中华民族是个礼仪之邦,中国人历来追求人格完美,在群己、义利、美丑、善恶等关系上,有着明确的取舍,展示了健康向上、积极有为的价值取向。然而,进入当代社会后,发达的物质  相似文献   
4.
《吉林教育》2006,(5):55-55
一、指导思想为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邓州市教育局关于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以提高广大教师思想素质和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学习贯彻“八荣八耻”的重要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教育活动,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一代四有新人。  相似文献   
5.
一、学校要加强青少年珍爱生命,健康成长教育 首先,要教育学生树立社会卡义荣辱观、分清是非善恶美丑。部分青少年受腐朽思想侵蚀,导致理想价值观念扭曲,传统美德丧失,法律观念淡漠,视自己和他人生命为儿戏,必须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对学校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师德建设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理论课题。职业院校为什么要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怎样才能取得更大教育活动实效,本文认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指针。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要以“八荣八耻”为价值取象,做好为电大学生荣辱观的培养教育工作,加强电大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是治理社会、安邦治国的两个不可或缺的手段。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教育的力量,约束和引导人们的行为,是通过民众的廉耻心从而自觉约束自我行为,属规范行为的内在动力。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并通过一整套执法机关来行使实现的,它是通过强制手段来约束民众的行为,惩治违法行为,属规范行为的外在动力。在中国漫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作了高度概括,明确了我国社会当前的基本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在新的历史时期,贯彻落实“八荣八耻”讲话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总书记在新时期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新闻媒体作为党的"喉舌",如何将党的政策、理念准确地传达好、宣传好?如何才能做到"上下"满意?如何对这一重大题材进行创新报道?这是新闻媒体,尤其是党报的重点和难点。《湖北日报》独辟蹊径,从人的实际需要出发,以人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