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我认为,对我来说主要的事实是,知识分子是具有能力"向(to)"公众以及"为(for)"公众来代表、具现、表明讯息、观点、态度、哲学或意见的个人。而且这个角色也有尖锐的一面,在扮演这个角色时必须意识到其处境就是公开提出令人尴尬的问题,对抗(而不是制造)正统与教条,不能轻易被政府或  相似文献   
2.
东方学的大师、后殖民理论的奠基人物萨义德的文化理论,在当今全球化影响下的世界格局变化与文明纷争有着昭示性,是打破学科边界、增强历史经验范畴以及建立有争议的知识的揭示。在当今学术界"后学"研究兴盛的情况下,其多元并存反二元对立之实质的文化观,思想观念的认识论与批判方法的反思论对于当前中国文学理论建设以及民族文学间的关系、创作与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借鉴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北迁的季节》是苏丹现实主义作家塔依卜?萨利赫的代表作。萨利赫花了大量笔墨描写从"南"到"北"的迁徙和自"北"向"南"的回归。驶入的航程是对宗主国殖民的一种反抗和报复,但也有可能掉进自己所设的陷阱。任何二元对立的思想都是致命的,无论是报复性的"驶入的航程"还是固守的民族主义都不可取。萨利赫强调的还是两者之间的沟通和对话,既不赞成完全推崇西方文化,也不赞成全盘否定本民族文化,而是立足于本民族前提下的"西学为用"。  相似文献   
4.
爱德华.萨义德的《东方学》是后殖民主义研究的一部巨作。自《东方学》出版至今有诸多解读,笔者拟从萨义德对"东方学"理解,他本人对东方主义的看法和价值判断以及西方视野下的东方这三个层面,并结合葛兰西的马克思主义和福柯的话语理论来对《东方学》做深一步的解读。在思考西方人眼中"东方"的同时也进行东方自身的反省。  相似文献   
5.
已经很少有一位诗人能引发中文读书界如此大的兴趣。在中国,阿多尼斯甚至成为了一段时期内的文学明星。他撰写诗歌和文论,也愿对公共事务发言。对阿拉伯文明的贡献与困境,他始终保有热情却也冷静批判"时光,收集人类的泪水/将它蓄满风的谷仓。"82岁的阿多尼斯用阿拉伯语朗诵诗歌《时光的皱纹》。这是他第四次来到北京,他的文选《在意义的天际写作》中文版正式出版。三年前的秋天,他的诗集《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让这位阿拉伯世界声名最盛的诗人意想不到地收获了如此之多的中文读者——诗集再版7次,以至每次诺奖前  相似文献   
6.
作为萨义德的重要批评方法,对位阅读源于音乐却超出音乐,成为萨义德展示音乐和文学等美学文本与现世权力斗争之间复杂关系的中介。从概念定义看,对位阅读有着双重面向,其一是经由美学文本施行政治批判,其二是在政治批判中反顾音乐的美学属性。从具体实践看,萨义德对威尔第歌剧《阿依达》及其与东方学共谋的历史考古、他对瓦格纳歌剧回归音乐的反说,成了他实践对位阅读的经典案例。  相似文献   
7.
巴勒斯坦发生的一切都是热点,但无非是无尽的爆炸、暗杀与破裂的谈判。所有这些表面的,孤立的事件联缀起来,难免造成这样的印象:恐怖分了的炸弹——军事报复——更多炸弹——更大规模的报复与镇压,似乎一切问题的根源,都在于该地区滋生的恐怖主义,而和平的前提,唯有首先消除恐怖主义。这样的看法,正是美国和以色列今日中东政策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变创与渐常:侨易学的观念,叶隽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一"旅行中的理论"(Traveling Theory)是爱德华·萨义德1982年在Raritan Quarterly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的题目,该文后来收入1983年出版的The World,the Text,and the Critic(中译本为《世界·文本·批评家》)。这篇著名的论文讨论的主要问题是理论或观念的意义与其情境间复杂的互动机制。如果从一种后设的眼光来看,"旅行中的理论"本身也已成为一种"旅行中的理论":自从该文发表以来,它总  相似文献   
9.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四大文明古国对全球文化产生了偌大的贡献,其中当以华夏文明为源泉的中华文化有着最为瞩目的影响。然而,中华文化的“东学西渐”之路却并非一帆风顺。近代以来,西方学者凭借双方意识形态的差异与权力间逐渐不对等的地位开始漠视、诋毁中华文化。美籍阿裔学者爱德华·萨义德借助黑格尔的“欧洲中心主义”与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建构出“东方主义”理论,将此现象完美诠释。本文旨在以《鲁滨孙漂流续记》《面纱》《情人》三本西方名著为主,其它诸多历史材料为辅,结合萨义德《东方学》中的理论观点从“东西语境”逐渐转至“中西语境”,以历史发展为横向脉络分析各个时期的中国人物形象,分析西方著作中“荒诞”与“审视”的情节以及探讨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文化的未来定位。  相似文献   
10.
郑大伟  张孟雪 《文教资料》2021,(1):68-69,111
爱德华·W·萨义德是近几十年来世界上著名的公共知识分子,也是有着广泛影响力的文学批评家、理论家。他于1978年出版《东方主义》,这本书被视为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开山之作,成为风靡文学批评界的后殖民批评理论的发轫之作。本文从萨义德生平简介、"东方主义"吸收的理论、"东方主义"的研究内容与意义和不足之处四个层面,对《东方主义》进行解读,正确认识西方眼中的"东方",同时进行东方反省,以寻求东西方之间的平衡和求同存异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