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正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孔子诗论》所体现的"以人为本"、以"情志"为基础说诗的阐释精神基本上被汉儒搁置了,取而代之的是对政治伦理意义的发掘。《毛诗序》说诗基本上忽略了诗人个体情志,而着意追求诗歌背后所负载的历史沉淀,以求施用于政治。又因二者同为解《诗》之作,前已论及二者思想上的渊源,那么由具体窥见一般,可看到《诗论》与《毛诗序》的不同。一、入《诗》之内与出《诗》之外——指向的不同《孔子诗论》论诗注重《诗》的思想内涵,也有对诗  相似文献   
2.
《诗经·葛覃》咏唱了鸟鸣喈喈的自然环境下葛的浓密和茂盛,写到了古代制葛布的劳动过程。诗中所写的自然背景较清楚,最令人费解的是女主人公的身份。古往今来关于主人公身份有后妃、卿大夫妻、贵族女子、民女、女奴、受训的待嫁女等众说。如何理解归宁和师氏是揭开女主人公神秘面纱的一把钥匙。本文在层层分析的基础上推断出女主人公是卿大夫妻。  相似文献   
3.
陈彬彬 《天中学刊》2015,30(1):121-123
对于《诗论·葛覃》"得氏初之诗"中"氏"字,相关学者有不同的解释。廖名春先生认为"氏"通"祇","祇"通"祗",故"氏"当读作"祗"。而笔者认为,从语言文字、历史文化以及文献注疏三个方面综合考察,"得氏初之诗"的"氏"字应理解为姓氏之"氏"。  相似文献   
4.
5.
历朝历代学者对《诗经》的看法各异,尤其《葛覃》一篇,更是有多种争论,焦点主要集中在师氏、归宁两个词语的解释上。文章对诗歌中这两个词语进行了训解,进一步分析研究了《葛覃》之主旨,结论是:此诗是一篇卿大夫之妻回娘家探亲问安之诗。  相似文献   
6.
<正>古代的各种典籍描绘祖先生活时,常常出现"葛衣"、"葛衫"、"葛巾"、"葛履"等字眼,在长葛拜见远古乐神葛天氏塑像,眼中的葛天氏那粗犷健美的肌体只围挡了一块简单的布遮羞,而不是兽皮,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用葛条织成的布吗?葛天氏之所以被称为"葛",是否与其在远古时代发明葛布遮羞蔽体,带人们告别蛮荒有着重要联系  相似文献   
7.
初读《诗经》,看到各家对于其中诗歌看法各异,尤其《葛覃》之中,更是有多处争论,如:师氏、归宁、私和衣以及葛与黄鸟为何出现在诗中等等。本篇就这几个争议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葛覃》之主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