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4篇
体育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炳辉 《学语文》2006,(2):48-48
《群英会蒋干中计》(高四册《读本》)中,周瑜在惊悉蔡瑁、张允操练“深得水军之妙”时,暗下决断,“思曰:‘二人久居江东,谙习水战,吾必设计先除此二人,然后可以破曹。’”  相似文献   
2.
徐欣 《现代语文》2008,(1):82-8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三国演义》及作者罗贯中:学习本文通过生动的情节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了解周瑜“胸怀大志,腹有良谋”的性格特征,以及蒋干的愚而自负、志大才疏,曹操骄矜多疑、善变狡诈的形象。  相似文献   
3.
做一名语文老师真好,时时刻刻与快乐相伴。语文课课堂是世界上所有课堂中最快乐的课堂,她直接与古今中外各个领域的大师交流:你在黄州的赤壁会遇见被贬到此的苏轼,面对乱石穿空,卷起千堆雪的长江,他告诉你那个羽扇纶巾,谈笑间让敌方樯橹灰飞烟灭的人叫周瑜;面对舳舻千里,旌旗蔽空的战阵,他又会告诉你那个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人就是一世之雄的曹操;你会看到蒋干是怎样聪明反被聪明误而成为千古笑柄;你会看到那山神庙的冲天的火光,会为林冲  相似文献   
4.
《群英会蒋干中计》是《三国演义》中一个脍炙人口的精彩片断。情节曲折,引人入胜。人物形象更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文中对周瑜、蒋干的刻画细致入微而又相映成趣,令人击节赞叹。  相似文献   
5.
巧借东风     
航航 《初中生学习》2014,(10):18-18
三国时期,曹操统一北方后,声威大振,便亲率80万大军南下,屯扎于长江北岸乌林地区,准备和东吴一决高低。当时周瑜统领5万吴军,驻扎在长江南岸的赤壁地区,两军隔江对峙,大战一触即发。由于兵力悬殊,难于抗衡,周瑜决定用火攻对付曹军。为此,他先诱蒋干盗书,借刀杀人,又命庞统向曹操献"连环计",再令黄盖诈降施"苦肉计"。  相似文献   
6.
《群英会蒋干中计》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它是赤壁之战的前奏。文章以传神之笔,生动地描绘了蒋干这个跳梁小丑在群英会上的拙劣表演,初步展示了曹败孙胜的必然性。节选部分从周瑜毁书斩使写起,以曹操斩杀蔡瑁、张允作结,情节曲折,跌宕多姿,其中的精彩之笔乃是周瑜大宴群英,巧妙设  相似文献   
7.
镜头组合法     
《新读写》2010,(7):74-79
“蒙太奇”原为建筑学用语。现多用于影视创作。简单说,就是指根据影片所要表达的内容,按照一定的构思将分别拍摄的若干镜头剪辑、组接起来的一种技法。这种方法移植到写作上。形成了文章布局的镜头组合(或板块式结构),即围绕文章中心,选取几个具有典型性、形象性的镜头或场景,将它们按一定顺序“剪辑”。从而取得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常见类型有:纵式结构(将不同时间发生的镜头或场景组接在一起,如《荷花淀》)、横式结构(将同一时间内发生的几条线索的镜头或场景组接在一起,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和逻辑结构(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将各镜头或场景组接在一起,如《群英会蒋干中计》)。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教学参考书第五册《群英会蒋干中计》一课“参考和练习参考答案”中有这样一句话:蒋干“惊愕”,“不敢多言”,这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