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4 毫秒
1.
王永彪 《收藏》2009,(6):94-99
湖南省临澧县旧称安福县。据地方历史文献载,安福蒋氏是明清时期当地的大家族,著名作家丁玲(原名蒋冰之)就出身于这一家族。安福蒋家兴盛于明清时期,曾经是拥资百万的“荆南巨室”,民国以后开始没落。  相似文献   
2.
蒋骥《山带阁注楚辞》是清代楚辞学的重要成果,与王夫之《楚辞通释》、戴震《屈原赋注》被誉为清代“鼎足而三”的楚辞研究著作。蒋骥在注本中所展现的重考据、求真求实的学术特色,常常被认为是乾嘉朴学的先声。蒋骥研注楚辞的学术特色的形成,一方面与清初学术风气的大环境相关,一方面又与蒋氏家学传统对其治学风格的培养密不可分。从武进蒋氏医家传统,蒋氏族人的博闻强记、擅文轻举业的天资,蒋氏几代人传承的自立立人的为学态度,蒋氏重视童子业、“共学”家学传统等方面考察蒋骥学术的生成,可以看到武进蒋氏家学对《山带阁注楚辞》学术特色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嘉庆至光绪问,在全州龙水出现了一个以蒋励常、蒋启敭、蒋琦龄等为代表的蒋氏文学家族。蒋氏家族十分重视思想品质的教育,亦有文学创作的传统,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蒋氏家族的文学创作代代相传,经久不衰;各家风格各异,但均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呈现出忧国忧民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4.
<正>课堂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最重要的手段。优秀的语文老师总是在这个环节上狠下工夫,整堂课往往通过一两个有启发性的问题贯穿全文,既是整堂语文课学习的突破口,又是整堂语文课学习的关键。有效的提问就像珠玉似的晶莹,有如斧凿般的犀锐,可以启发学生的心灵,可以开辟学生的思想,引领学生进入思维的广阔境界。语文老师必须在课堂提问上狠下工夫,让课堂笼罩在浓浓的智慧光环下,学生的智慧会散  相似文献   
5.
课堂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学习,学生自主研究和构建知识的主阵地。因此,把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放在课堂上解决才是最直接有效的。在课堂上将教师与学生联系起来,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什么才是在课堂上联系教师与学生的最有效途径呢?显然,设问是课堂上联系两者最常见、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下面笔者就如何提高设问技巧谈几点拙见。一、还原语境,巧妙设问《范进中举》一文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生动。因此,学生更  相似文献   
6.
清代广西全州龙水村,出现了以蒋励常、蒋启敭、蒋琦龄祖孙三代为代表的蒋氏文学家族。近年来,学者对龙水蒋氏的研究也多限于文学方面。其实,龙水蒋氏作为桂林的书香望族,其良吏代承、善士辈出的家族史值得介绍,而其良好的家庭教育,特别是其"读书不为科第、利禄,以德为先,学以致用,力学笃行"的教育观念与实践,对其人才、人文的影响,也颇值研究。  相似文献   
7.
8.
中国藏书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藏书家层出不穷,尤以江浙一带居多.据吴晗《江浙藏书家史略》统计,自晋至清末,仅以私人藏书家计,就达399人,其中海宁有藏书家38人.蒋氏便是这海宁钟灵毓秀之地崛起的藏书世家之一,其家族有 200多年的藏书历史,藏书者达十余人,藏书量最高时达20余万册,并建有多处藏书楼.在历经了收藏、出版和护书的艰难过程后,蒋氏后人在解放初把所剩的十余万册古籍捐给国家,为图书事业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浙江海宁私家藏书活跃,藏书名家、名楼蜚声东南,享誉华夏,其中海宁蒋氏藏书家族甚为典型。蒋氏家族藏书名家辈出,藏书名楼不乏宋椠元刻,收藏甚丰。蒋氏来青阁、别下斋、衍芬草堂及西涧草堂藏书世代相承,衍芬草堂藏书更是历经六世递藏,绵延二百余年,诸多善本精品悉数捐与国家,可谓流传有绪,泽被当今。  相似文献   
10.
2004年12月15日,蒋经国遗孀蒋方良在台北荣民总医院去世,享年90岁。继2003年10月23日宋美龄去世之后,蒋氏家族第一、第二代人全部驾鹤西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