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448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12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13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行的评书中,对《金瓶梅词话》中的“俏”“会胜”“揭条”“梭梭(睃睃)”“追节”“顿摔”“煳包气”“四不着地”等词语的释义存在着错误,这些错误的存在都与本文校勘不精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2.
一部<人间词话>156则,湖北高考作文题选了其中最有价值、最能代表全书人文精神的第60则,恐怕就是它们支撑了王国维在词界占据了一百年的"境界说".可见选者眼光之深邃.  相似文献   
3.
南长森  刘洪超 《今传媒》2005,(12X):52-52
新华社解放军分社副社长、高级记者贾永在《记者的发现与联想》一文说,他一直把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的这段话作为自己新闻思维与采访实践的座右铭。“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这段话不仅用在新闻报道深入实际做采访、透过现象抓本质上极是,而且用在指导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实习也应奉为圭臬。今年暑期我们带领部分学生进行社会调查采访更加验证这段话的深刻哲理。  相似文献   
4.
互文本性是东西方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文学语言现象。本文以敦煌词文《百鸟名》、说唱词话《全相莺哥行孝义传》与《鹦哥宝卷》为例 ,探讨了中国说唱文学作品中的交叉与层叠式的互文本性关系。  相似文献   
5.
《海外英语》2011,(11):48-48
王国维(1877—1927),近代著名学者、诗人、文艺理论家、哲学家。22岁时,至上海《时务报》馆做校对。1906年,任清政府学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等职。期间,著《人间词话》《宋元戏曲史》等名著。  相似文献   
6.
徐复岭 《现代语文》2006,(12):126-128
"这咱晚"、"那咱晚"等,是《金瓶梅词话》、《醒世姻缘传》等某些明清文学作品中经常用到的一组指示时间的词语,带有浓重的北方方言色彩.吕叔湘著、江蓝生补《近代汉语指代词》未曾论及这组词语,《汉语大词典》及其他历史语文辞书或未收录,或虽已收录,但对其意义、来源的解释可疑、可商.因此,有必要对它们的真实含义和源流变化分辨清楚.  相似文献   
7.
“词以境界为最高,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清·王国维《人间词话》)。唐代是中国诗词文化的全盛时期,可以说是名家辈出,风格迥异,百花齐放,佳作满地。王维的诗动静相衬,意蕴深远,别具一格。在唐诗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继续对陶慕宁校注本《金瓶梅词话》校勘方面存在的粗疏处进行考辨,纠正其误校和失校文字。  相似文献   
9.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教师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需要一生的孜孜追求.在过程中需要保持持久的高度自觉状态,这种理性的自觉是主宰和支撑生命价值的灵魂。在教师生涯发展中有效地规划和管理自己的职业生涯。让三重境界各放异彩,让整个从教生涯完满幸福。  相似文献   
10.
读书与做人     
虽然中国人的读书现状不容乐观,但关于读书的话题却是常谈不衰。在读书的境界方面,人们一向推崇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三个层次:"‘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说揭示了读书做学问的不同阶段、不同状态和达到的不同境界,描绘了读书学习由"必然王国"逐渐进入"自由王国",最终得以大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