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歌带有民间文学基因,归于儿童文学之中,是一种现实生活、成人思想、儿童视角和童趣表达综合后的文学创作产物,服务于"读书明理"的目的。人们用这种儿童化的诗歌服务于儿童幸福人生的肇始,而寄寓着前辈良苦用心的儿歌内容,则承载着从生活常识到道德教化等多种内涵。其中,包括政治和道德启蒙的教育蕴意,情绪和情商的涵养蕴意,言谈和举止的训练蕴意,态度和行为的匡正蕴意等。  相似文献   
2.
对刑法解释的反思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刑法解释赋予刑法条文以生命。刑法学界对刑法解释的理解存在着诸多争议,争议的焦点集中表现在刑法解释的主体、对象和视角等方面。在建设法治国的背景下,遵循刑法的基本理念,刑法解释是指解释者在刑法条文文句所能涵盖意义的限度内,阐明刑法条文的语言意义和内在真意。刑法解释也是对刑法立法合理性的检验,由此引导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3.
"暴力美学"是由"暴力"与"美学"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词汇相结合、经由纯粹趣味的追求演变成的一种电影风格和形式体系。作为一种美学主张,暴力美学消解了观众对暴力的恐惧,提供给观众特殊的形式感,承载着伦理与教化,折射出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本文以暴力美学为切入点,探讨东西方暴力电影在场景铺排、艺术展示和表现方式上风格迥异的美学表达,通过对东西方电影中暴力美学运用进行比较,审视并深度挖掘电影中暴力美学的内涵和意蕴。  相似文献   
4.
5.
随着现代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需求的急速增长,成人职业技能教育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人职业技能教育为更多的学习者提供了提升或改善职业技能的机会,也使个体的学习保持着一种可持续的状态。因此,提升对成人职业技能教育的认知,大力发展职业技能导向的成人教育,是社会对劳动力技能需求的必然结果。本文从职业技能教育的基本涵义与职业技能的构成及提高成人职业技能教育的有效措施三个方面对成人职业技能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清朝末年,在现代资本主义的世界扩张运动大背景下,西方列强携工业文明和军事技术的优势强势进入中国,中国经济被卷入了资本主义全球市场体系,加速了政权的衰败和解体。政权崩溃、经济危机和信仰弥散的叠加让整个中国旧社会一盘散沙,结构性困局中的中国人对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文明的覆灭危机充满了焦灼和反思。相对于西方现代化国家的实践路径,中国现代化之路除了建立现代国家,聚合资源开启工业化,还要进行文明重建和新生。这种独特的历史境遇使得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必须经由一场彻底的社会革命来为之奠基,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的聚合关联让这场社会革命历史地采取了社会主义的定向。中国式现代化由此深深地烙上了文明开新的特殊基因。相较于西方,中国式现代化在文明向度上,实现了对资本占有劳动并控制社会的西式现代化逻辑和“文明冲突”偏狭文明思维的双重超越。  相似文献   
7.
年号趣谈     
邸永君 《百科知识》2007,(9X):63-64
年号,是中国历代帝王用以纪年的名号,往往也是时运变化的标志。年号蕴涵着帝王君临天下、宣示正统的特殊意义,君臣朝野为之瞩目,司其事者索遍枯肠,绞尽脑汁,故颇值得一书。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中华武术于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一个近10年发展高潮的社会现象。运用历史学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价值学的角度研究"武术热"现象,对"武术热"时期武术价值取向层次进行构建。旨在用新的理论研究视角对这一现象进行系统重组与理论解读,由此引发对当下武术发展所面临困境的思考。研究结果认为,在改革开放初期特有的历史背景下,武术文化意蕴价值、功能价值、属性价值等多元化价值取向发展并举是"武术热"最终形成的深层次文化学因素。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高校图书馆融入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逻辑缘起、时代蕴意及实现路径,拓宽了高校图书馆融入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研究图景,以期为高校图书馆融入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提供助益。  相似文献   
10.
《雷雨》并非“社会问题剧”,隐藏在其戏剧表象后的哲学蕴意,是作者通过戏剧人物在情感与环境的“捉弄”下,非理性的生命律动,对人类生命本质及现实人生精神状态进行超现实、远距离的理性审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