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4篇
体育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先生写作时有个习惯,下笔前深思熟虑,落笔后一挥而就。但他写好之后还是斟字酌句,反复推敲。他的《藤野先生》一文精心修改润色之处竟达一百三十多处。这里择要略作分析,对我们学习写作不无益处。一、用词更通俗准确。如:①(希)请全数到会勿漏为(幸)要。②实物是那样的,我们没法改(正)换它。  相似文献   
2.
正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他深邃的思想、高尚的人格、绝妙的华章,影响了整整几代人。茅盾文学奖的获得者刘斯奋曾在一次会议上动情地说:"我们这一代人是吮吸着鲁迅的乳汁长大的。"在中学语文课本(含初中、高中)中,他是古今中外入选作品最多的一位作家。据不完全统计,有如下篇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风筝》《社戏》《故乡》《阿长与山海  相似文献   
3.
藤野先生》是文学大师鲁迅先生的散文名篇。文中治学严谨、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藤野先生,附庸风雅、不学无术、醉生梦死的“清国留学生”,都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是语言大师,其笔下的人物个个生动鲜明,栩栩如生,读着文字,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祥林嫂、杨二嫂、闰土、藤野先生、孔乙己、阿Q等,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因作者描写生动而令人过目难忘。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现以这些人物的描写为例,赏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鲁迅的《藤野先生》被选入沿海版初中八年级下册教材,位列第2页至第11页。  相似文献   
6.
1945年日本向盟国投降后,尚有近五十万日本人滞留台湾。鲁迅的散文《藤野先生》也在这一年被再次翻译为日文,发表于台湾日文杂志《新声》。该文发表时遭到了编辑者删节,文中关于“幻灯片事件”的描写和鲁迅反思、批判同胞的看客心态的文字全被删除。由此马上引起其他在台日本知识分子的质疑。站在今天的立场上,容易理解日本编辑删节《藤野先生》目的在于“告别”过去日本军国主义者对于中国的侵略和歧视,并以藤野先生的友好形象扭转日本人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侵略者形象。而批评的言论则认为不应该为了中目的友好,就忽视了中国人对自身的自我批评,及引发这种批评的根源之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藤野先生》在台湾经历的这次文本再生产以及读者反应,折射出人们对战后中日关系的期待,以及旧历史与新未来之间的连续性和断裂性。  相似文献   
7.
根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定义可知,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鲁迅先生在其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中构建起独特多元的三种关系:彰显鲁迅赤子报国之志的“对比”关系,凸显爱国情怀的“对立”关系,表现与藤野先生之间的“互映”关系。以这些“关系”为切入点,可以更好地挖掘文本内容,深化文本意蕴。  相似文献   
8.
9.
在《藤野先生》一文中,鲁迅向我们讲述了自己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之后,满怀深情地写道:"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  相似文献   
10.
遗憾即哀惋,是对生活中失落的慨叹。可是鲁迅先生却得巧笔妙使,竟能化腐朽为神奇,用得令人叫绝,显示了一代文化宗师的非凡手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