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6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对龙这种虚幻的灵异动物的崇拜 ,在中国源远流长。汉民族很早就有所谓的”四灵”信仰。《礼记·礼运》记载 :“何谓四灵 ,麟、凤、龟、龙 ,谓之四灵 ,”据考证 ,这四种动物很可能是原始社会几个主要部族的图腾 ,图腾制度衰弱之后 ,它们就变成了人们畜养动物时的保护神。西汉时代 ,五行学说盛起 ,四灵信仰与之结合 ,四灵也就变成了镇守天地四方的神兽 ,称为 :东方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 (也有作“西方麒麟”的 )、北方玄武 (在龟的基础上加上了蛇的形象 ) ,四方神兽的观念后来被道教和中国化的佛教吸收改造 ,在民间影响很大。民间龙崇拜…  相似文献   
2.
以余华等人为代表所创作的“先锋小说”,以其大胆的叙事变革,瓦解旧小说中的“真实”的概念,将主体精神的真实等同于现实真实,将幻觉从内心深层结构中解放出来。幻觉跟随真实一起挤入生活的实际存在,现实和幻觉之间的过渡被解除,无需任何交待,幻觉就可以不知不觉地侵入现实,形成现实与幻觉的相互渗透,相互转换。存在变得不确定,叙述被彻底地感觉化了。  相似文献   
3.
运用符号学的研究方法,解读《非诚勿扰》这一档节目中出现的关键的两幅图片,不难发现节目中的女性主导只是一种幻象,而这种幻象是通过图像的呈现、主持人的叙事与节目游戏规则的设定完成的。其实,该节目依然是对父权社会的谄媚,表征出这样一种景象:女性话语权主导下的女选男,而实质却是男权话语对女性的消费与审视。  相似文献   
4.
秋韵     
不知什么时候,也不知怎的,窗外已是蒙蒙一片,没有声音。那是雾,中原大地的雾。它是那么悄悄地来,似轻纱,像薄雾,看不清色彩,就好像猛然走进了那虚幻的梦中桃源。一切都罩在透明的气体中,陶醉着,沉睡着,满足着。雨声,纷纷扬扬,飘飘洒洒,酣畅淋漓,似仙女轻捷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叮咚悦耳的乐曲,是那么可爱,那么活泼,那么愉悦,那么不落窠臼,那么色彩缤纷……  相似文献   
5.
一路有你     
伫立此刻,与时光对视变老。在人生这条深奥悠远的道路上,留下了那属于我的生活探寻求索之脚步。淡漠纵观,脚印虽浅虽少,但却实属不易。如果你问我:行路的人,一路走来,是什么一直陪伴着你。若是如此,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游戏"。  相似文献   
6.
张银林 《今日科苑》2007,(12):161-162
《聊斋志异》中现实与虚幻高度统一,主要表现为:虚幻世界的现实性,细节描写的真实性,物性与人性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7.
元代道教盛行,对当时的文人创作影响甚大,在元曲特别是散曲作品之中,体现出极为浓厚的虚幻意识。表现在对历史兴亡更替的透视与淡漠,对功名富贵的消解与否定,对避世隐居、学道求仙的追求与向往,以及对纵情声色、及时行乐的认可与肯定等几个方面,反映出了元代的社会环境、文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8.
《聊斋志异》中对虚幻世界的描写最具艺术魅力,它表现在人物内外美的和谐统一,情节的离奇幻美,环境背景的虚实相生等三个方面,它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理想世界,传递着一种奇特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9.
文题请以"时间在流逝"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相似文献   
10.
周振晴 《视听界》2002,(4):67-68
《桔子红了》是一部制作相当精细的电视剧,导演李少红集中了强大的制作班底,它的画面、声音、美工、剪辑都代表当今中国电视剧创作的上乘水平。但该剧在创作中也存在着一种有趣的二元悖谬的艺术现象:一方面,李少红极力弥补原小说中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