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6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4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丰富了我国居民的精神生活,同时也提升与拓宽了当代教育资源的传播效率与传播范围,多维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但与之相对应的是互联网技术的持续进步也加剧了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大学生的思想价值、道德观念等也会随着网络文化的多元发展变得更加复杂。因此需要相关教师加强对网络文化影响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进而结合当代学生的实际需求,革新教育手段与教育观念,强化对大学生思想上的正向引导。  相似文献   
2.
《喧哗与骚动》的故事很简单。康普逊家族是杰弗逊镇(以作者家乡牛津镇为原型)名门,祖上曾经担任过州长和将军,但到了杰森·康普逊这一代已经没落。杰森·康普逊和卡罗琳·巴斯康婚后育有三儿一女,但是两人的感情并不美满。杰森·康普逊是嗜酒如命的虚无主义者,经常喝得酩酊大醉。卡罗琳·巴斯康是自恋的神经衰弱症患者,四个子女中独爱三子杰森,因为觉得只有他像巴斯康家的人,其他三个是康普逊家的种。  相似文献   
3.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自传入中国以来,由于发展阶段的时代背景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作为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相对立的历史虚无主义,有必要从历史的维度,通过比较的方法厘清历史虚无主义的非科学性,有助于人们深刻认识新时期历史唯物主义面临的挑战,加强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解、认识和信仰。  相似文献   
4.
自媒体时代,由于把关人效应缺失,为历史虚无主义的进一步扩散打开了方便之门,使其成为影响社会青年的一股重要思潮。自媒体时代的历史虚无主义大多采用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具有化整为零的碎片式传播和迎合娱乐心理的庸俗化特征,对社会大众而言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和隐匿性、诱惑性和吸引力,因此应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构建以网络为纽带、全方位的史学宣传体系。  相似文献   
5.
在中西文化的交汇处,在"知生知死"的终极意义上,个体有限生存面对无限广袤世界,对生命的意义进行形而上的追问,以此确定人生的价值取向、处世态度,这是陈染在小说领域坚持的一个可贵姿态,亦是中西文化的一个敏感的交接点.我们发现,经历了文艺复兴,经历了启蒙运动,科学和理性发达与伸张,进入现代化的西方世界,并未获得精神的平衡与满足,依然保持着对生命形而上追问的焦灼和对精神家园的瞩望,"生命不堪承受之轻".陈染以其聪慧和敏感,率先探足在寻找现代人精神家园的道路上,并在这条精神探险的道路上走得心事重重、困厄重重.  相似文献   
6.
<帝国落日--晚清大变局>一书对近代史上的一些重要历史人物、事件及思潮进行了重新评价,其中许多论述有失偏颇,涉及对近代历史上的改良主张、农民运动、传教士对早期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以及近代的主和主张及中外争端等方面.作者立论,多是建立在假定的基础上;其对一些历史人物的评价,也仅仅停留在对个人言语的评说上,并在对某些历史人物评价时进行了简单比附.  相似文献   
7.
历史虚无主义二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历史虚无主义在现今主要表现为丑诋革命、否定革命,主张在近代史研究中以“现代化范式”代替“革命范式”,由此出发虚无中国革命的历史,虚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虚无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虚无以马克思主义和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史学研究。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是借歪曲历史本来面目来证明“学习西方”的主流文化是无法抗拒的历史必由之路,从而改变中国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8.
理论前提是一种思潮展开的根据和本质,透视理论前提能从根本上把握一种思潮的指向和宗旨。历史虚无主义自诩"客观"或"价值中立",其实质确是有所"虚无"和有所"坚持"的。以唯物史观为理论武器,揭穿其虚无中国革命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制度的面纱,澄明其维护资本主义的理论立场和出发点;世界观上的主观唯心主义和碎片化历史的形而上学方法论;价值观上的相对主义,是认清其危害,克服历史虚无主义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对待民族文化遗产。必须采取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就其所处的历史条件去分析它进步与否。而不能用今天的标准苛求历史和前人。苛求势必导致历史虚无主义。文化遗产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它的许多方面并不是为某一个阶级、某一个时代所独有的,也不只是为某一个阶级、某一个时代所专用的。  相似文献   
10.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全球化的挑战下,民族精神有消解的危险.在当前学校教育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必要性与紧迫性.从大局讲,当前民族精神教育需要防范的最主要的误区是民族精神教育滑向非理性的问题.若以"有效理性的爱国主义"为中道,我们可以列出两个极端民族虚无主义与狭隘民族主义.民族精神教育要真正收到效果,就要避免踏入这两个陷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