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73篇
科学研究   9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课改以来,我们的课堂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不少学校的课堂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有了明显的转变,课堂开始充满活力,使学生更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但课堂的一些组成因素既在发挥着显而易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亟待改进的地方。下面是笔者对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的一些理性思考——一、改变学习生态,构建展示学习的课堂我们发现,最能激发学生问题意识、表现欲的课堂环节,传统的课堂不具备,所以,变革课堂成为必然途径。《语文课  相似文献   
2.
<正>在语文教学中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注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指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诱发学生的表现欲,注重情感、美的体验,促使其表现自我,享受成功,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鼓励学生通过思考,拓宽视野,丰富情感,发展个性。阅读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就是要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及个性的全面发展。我们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  相似文献   
3.
在全面推行新课改.大力实施索质教育的今天,面对这些朝气蓬勃、思维活跃、求知欲、表现欲都很强的学生,怎样当好一名班主任.值得我们每个班主任深思。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我个人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罗小驹 《师道》2011,(6):39-40
如今,学生视野开阔,个性张扬,能说会道,表现欲强,手中的教辅书林林总总。他们往往自以为是、心高气傲,面对老师在课堂上的分析讲解,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会心不在焉。  相似文献   
5.
陈兰芬 《小学生》2013,(10):26-26
一、主体参与的教学价值主体参与是学生实现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的一种基本形式,是教学发展和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主体能力的一种教学策略,它正日益成为教学研究的一个焦点。主体参与可以活跃教学气氛,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发展欲,使教学富有生命活力;主体参与使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产生共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让学生与教学内容有选择的机会,对教学进度提出建议,与教师一道设计教学方法,对教学过程进行适当调控及教学结果进  相似文献   
6.
欲不可纵     
陈谏 《学习之友》2006,(8):12-13
欲者,欲念、欲望之谓也。有人很称道无欲则刚,用意十分的美好,其实,真正做到“无欲”是很难的。七情六欲,人皆有之,乃古今常理。细分之,又何止六欲?经商的有利欲,写作的有发表欲,贪杯的有酒欲,好麻的有赌欲,当演员的有表现欲,想成名的有功名欲……有欲是正常现象,问题是如何节制自己的欲望,不“欲”过头,更不滋生非分之想、邪恶之欲。如果“一念之欲不能制”,那“忧患随焉”,下场是很可悲的。  相似文献   
7.
暑假后,我接四年级的班主任并承担该班的语文教学。在交接时,我向原班主任王老师了解该班学生的情况,他向我详细介绍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及课堂表现。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名叫王浩的男生,王老师对他  相似文献   
8.
表现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欲望,是人对自我抱有期望与信心的显示,特别是中学生,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才能、表现自己的智慧、表现自己的价值的心理特征尤为明显。当学生的这个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时,便会产生一种自豪感而推动学生更有信心地去学习、去探索、去创造,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和正确对待学生的表现欲。笔者以为,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堂评价不是简单的是与非的判断和评定,而是一种情感的体验与交流活动,是师生心灵间的沟通。课堂评价要注重情感的体验与交流,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激发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和求知欲,营造友善互助、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美国著名作家詹姆士认为“人性中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赞赏。”成绩优秀的学生为了这一份赞赏,表现欲往往十分强烈,处处显示出舍我其谁的优越感。即便是中考失利、选择中职校的学生,也一样渴望得到鲜花与喝彩,同样具有强烈的学习动力,只是错误的归因以及教师的“另眼相看”封闭了他们的学习动力。德国唤醒理论认为,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