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6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杨亿、刘筠之前.宋初一些诗人的作品已呈现新的特色:谭用之、刘兼工于用典对仗;田锡、王禹偁提倡语言刚健;杨徽之、李建中诗风清丽;钱若水称赞李义山诗托意深远。杨亿、刘筠等融会贯通这几种诗风,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对李商隐、唐彦谦的宗尚,最终导致西昆体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西昆体的兴衰,和北宋进士考试的关系极其密切。宋初完善的科举制度和进士科考试中对诗赋的重视,是西昆体产生的历史土壤。进士科考试对诗赋形式、内容上的要求,是西昆体产生和长期繁荣的原因。而当诗赋在进士科考试中变得不重要甚至被取消时,西昆体就受到致命的打击,并逐渐走向灭亡。  相似文献   
3.
作为宋初两大诗歌流派的白体和西昆体,其诗学思想曾被一些治宋诗的学者认定是相互对峙的,然而事实上二者在创作心态,文学功用,对唐代诗歌的积极借鉴以及讽喻倾向等方面有着本质的相通,它们是相互渗透,并行发展的,是一种“同质异构”的关系。本文试选取王禹偁和杨亿为主要代表,从师法唐人、士人心态、讽喻倾向及诗学传承方面说明白体与西昆体的“同质异构”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宋诗似乎只能是唐诗的天字下闪烁的星光,后人常用“唐诗宋词”来概括两个时代的文学成就,认为宋诗只是唐诗的余响和尾音。实际上,宋诗既有对唐诗的学习与继承,又有许多新的开拓与创新。单就对文与道的理性认知这一方面来讲,宋诗就具有独特的面目。  相似文献   
5.
李裕 《现代语文》2009,(12):39-40
宋祁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文数量颇为丰富,文学思想亦有鲜明特色,但在文学史上却不甚受重视,这与他早期“后西昆”的文学观不无关系。但宋祁并不只是简单的“西昆余绪”,他与西昆派的文学主张存在着一定的继承和发扬关系。宋祁晚年的文学观念发生了很大改变,追求“自名一家”的诗文风格,对北宋文坛乃至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试就宋祁的文学主张及其影响做一些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6.
“笔试的散文,我写的是宫体词加西昆体长韵,大概2500字。面试就是正常的交流。”李瑞洋回顾2009年11月到上海戏剧学院考试的情景,从容而淡定。“收到‘上戏’的通知,去上海参加常年招生专业考试。当时全国选了34个人,都是出过书或获得‘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之类的。考了一天,一个月后公示结果,我是全国第5名,就录取了。”  相似文献   
7.
王禹偁与西昆体关系之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禹偁与西昆体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这表现在:其一,王禹偁去世前几年,西昆体已经产生:其二,他的诗歌体现了白体向西昆体的过渡;其三,他与杨亿的交往也促进了西昆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典诗史中,唐诗是无可争议的顶峰,宋诗承其余绪,虽始终未能摆脱唐诗影响,但宋朝也诞生了苏轼、黄庭坚、陆游等大诗人,他们对诗歌的发展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一、宋诗风格的形成宋诗的沿革起自"西昆体"(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因《西昆酬唱集》而得  相似文献   
9.
杨亿,北宋文臣,生于信州玉山县县斋。七岁能著文,十一岁时,太宗亲试而授官,自此一生以词艺进,官至翰林学士。然亿性刚劲寡合,仕途起伏跌宕,晚年被群小所攻,遂生挂冠归隐之思。天禧四年(1020),受宰相寇准密令,草表请太子监国,事泄受累,忧惧而终。而作为西昆体的代表作家,其文学作品由前期的终身立朝之志、爱国忧民之心到后期的唱和酬答、借古讽今。究其原因,与其生平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