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0篇
教育   166篇
科学研究   86篇
各国文化   12篇
体育   23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海民族学院芈一之教授主编的《黄河上游地区历史与文物》,是费孝通先生于1992年亲笔写信,向重庆出版社科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推荐的一部优秀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2.
3.
黄河落日     
是一缕清风勾勒出向晚的清凉,青芦拂摇沙沙,抖落几许初夏的嫩绿和暖色夕辉,微弯的叶子轻拨黄河浅水之上的金弦,此刻我身后是碧蓝而波伏潮涌的渤海,西太平洋的暖流穿越季节的防线逼近中国环东海岸,一圆远古红铜色的太阳在黄河上游广阔的河滩上沉落,溅起一河金色的波光。  相似文献   
4.
山东胜利职业学院隶属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胜利石油管理局,为企业办学,是中石化上游企业的一所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高等职业学院,也是山东省石油特色突出的一所职业院校,具有38年的办学历史。学院占地745亩,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固定资  相似文献   
5.
依据水量平衡理论,以沂河上游流域为调查研究区,采用不同时相的TM图像数据及多元信息复合技术,结合实地调查,对研究区的地下水资源状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该区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相似文献   
6.
基于纵稿控制框架的上游企业R&D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纵向控制框架内研究上游企业R&D。R&D活动降低中间产品转移价格 ,增加最终产品供给数量 ,纵向兼并、全面一体化增加R&D和最终产品供给数量 ,但都比社会福利最大化时小 ;R&D边际成本增加减少R&D和最终产品供给数量。政府应当补贴R&D ,鼓励纵向兼并和全面一体化 ,避免横向兼并  相似文献   
7.
杨洋 《传媒》2020,(2):55-57
5G时代的到来,使媒体朝着更快、更全、更专的方向发展。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推出的“上游新闻”以本地新闻为核心,实现跨媒体传播,由“资讯内容提供者”向“城市信息服务者”转变,借助APP、小程序等载体,打造“新媒体组合拳”,呈现优质内容;在技术加持下,快速打通与用户的沟通渠道,寻找离群众最近、最接地气的形式,增强与用户的互动,有效提升了传统媒体的服务力。  相似文献   
8.
9.
罗君  石培基  张学斌 《资源科学》2020,42(3):474-485
明确区域人口时空演化特征,有助于推动人口高质量集聚。本文以多源数据为基础,采用人口重心、标准差椭圆、人口分布结构指数、人口-土地一致性系数、空间自相关分析和GIS空间统计分析等方法,从城市群整体、县、乡(镇)和栅格尺度对兰州—西宁城市群人口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兰西城市群人口呈现规模小、流动性弱、城镇化水平低、人口和城镇化率小幅缓慢增长等基本特点。②人口重心略微西移,人口分布“西北—东南”走向的空间格局基本稳定,呈“核心—外围”式空间结构,兰州、西宁和临夏是3个人口集聚中心,其中兰州市显现出人口集聚的“虹吸效应”。甘青两片人口分布格局存在差异,甘肃片区人口密度中南部高、北部低,青海片区人口以西宁为中心向其他县域“圈层”递减。③海拔是影响兰西城市群人口垂直分布格局的主要地形因素,人口分布的高程梯度效应和河谷盆地集聚指向明显,人口主要集中在海拔低于2400 m的中海拔河谷盆地内。多尺度、多视角的研究结论及相应的对策建议,可为区域人口空间优化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2020年国家开始实行十年禁渔政策,湘水上游零陵一带属于禁捕范围。2020年6月,笔者团队在零陵区菱角塘镇门滩村开展渔文化抢救性调研工作,偶然发现一条木质渔船。此渔船曾运行于潇水之上,曾为承担船主一家生计之重要工具,当可作为探究和保存湘水上游零陵地方文化物质档案之一。这可算是湘水上游“最后的”渔船,遂就购买此船与船主刘满山夫妇进行商讨,并就渔船建造、使用、维护等问题进行访谈。兹基于刘满山夫妇及其他相关渔民口述,结合湖南省志、零陵地方志及渔政变迁等资料,从此渔船建造成形及船主对其使用历程两方面详加考查,力图以点带面,以管窥湘江上游湖南零陵区域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的渔船文化与渔民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