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随着会盟的频繁,盟书的创作和应用在春秋时代达到顶峰,形成了以会盟日期、与盟成员、会盟缘起、盟首及辞五大要素为基础的文体结构.春秋盟书是记录春秋会盟制度的活化石,流传下来的那些片言只语,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春秋盟书奠定了供后世袭用的文体结构,也产生了一些套语,成为盟辞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巫术在契丹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其历史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结合人类学、宗教学的相关理论,以契丹与中原政权的战争为中心,分析巫术在契丹对外战争中的作用对了解契丹历史大有裨益。巫术在契丹对外战争中的作用表现为:战前为进行战争提供合法性,战时敌求胜、鼓舞士气,战后进行祈福消灾。澶渊之盟后,契丹巫术逐渐走向分化和消亡。  相似文献   
3.
东方朔《骂鬼文》文题并佚,学术界关于此文的看法不一。本文依据典籍中关于此文的相关记载.并结合有关的风俗、礼仪文化知识以及史籍中记载的东方朔生平事迹,对该文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杜莉娜 《文教资料》2012,(34):16-17
秦《楚文》是战国时期秦国声讨楚王熊相,并祈求神灵保佑秦国战胜楚师的刻石文字。石共三块,文字基本相同,分别以所祭神名命名:一曰"巫咸文",一曰"亚驼文",一曰"大沈厥湫文"。《楚文》出土日久,研究成果亦丰,然其中尚有未能尽解之问题,故本文从以下三方面补阙:一、词语校读札记;二、由《楚文》看祝祷辞文体概况;三、由《楚文》看先秦时代告神之礼。  相似文献   
5.
<汉语大字典>对<楚文>"将欲復其(貝兇)迹"一句中的"(貝兇)"的解释不确切,在考察前人对<楚文>的研究资料,特别是对"(貝兇)迹"二字的解释之后,认为<楚文>中的"(貝兇)"应为"凶"的通假,乃"凶恶"义.  相似文献   
6.
屈原《九歌》研究中,争议颇多。本文就四个问题提出个人看法,即认为《九歌》是屈原独立创作而非民间巫歌成分为主;是晚年所写而非早年所写;是楚国岁时常祀之祭歌,而非某一次祈战获福的祀歌;《九歌》中渗透有屈原的失意感情,但无明显的思想寄托和讽谏。文章着重内证,从《九歌》内容上论证了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对前人的论述,有所比较、吸取和商榷再议。  相似文献   
7.
汉代的女性频繁而广泛地使用方术,是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而通过对相关问题的考察可以发现,汉代女性在方术活动中扮演了发明者和传播者的角色.作为巫者,女性曾是早期历史上主管祭祀活动的官员,与祭祀有关的媚道、祝等方术可能都是由她们发明的.而在女性的日常生活中,驻颜、房中等方术关系女性自身的发展和生活幸福,因而女性对于这些方术的发明无疑也有巨大贡献.另外,女性在方术的传播中曾扮演了师者的角色,这一点也是应当引起注意的.  相似文献   
8.
字圣李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斯作小篆,《说文解字·叙》有两个提法,一是“罢其不与秦文合者”,再是“皆取更籀大篆,或颇省改”。小篆结束了先秦“文字异形”局面,在中国文字发展史的长河中,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
誓盟诅约与我国先秦法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誓盟约既具有宗教功能,又具有国家强制力和法律约束力的功能。先秦法制在刑法、民法、国际法、司法制度等方面均受誓盟约的影响。誓盟约在先秦法制中起到解法邦国之间、万民之间的矛盾和纠纷,弥补之不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尚巫之风非常盛行,由此出现了很多专业巫觋,他们多不从事其他职业,而以巫术为谋生手段。由于巫风昌盛,鬼神信仰泛滥成灾,民间供奉了许多不为封建国家礼典所认可的鬼神即“淫祀”。巫觋和淫祀广泛地存在于民间社会中,对社会生活乃至政治活动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