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桐 《华章》2011,(20)
《宋词选》,一本让你痴迷的书.打开它,是一个五彩纷呈的世界,有感人的情节感动你,有拍案叫绝的名句令你惊叹,有可喜的人生让你去感觉.  相似文献   
2.
南宋浙江词人吴文英用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究习考察南宋词人吴英的全部词作,可得出吴英词韵有17部的结论。探讨其各韵部之间的关系及其独特的方音特点,可为近代汉语语音,汉语方言史、汉语语音史的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3.
明代是中国词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词韵、词谱之家专书,自明代始;明人编集的词选甚多,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毛晋《宋六十名家词》尤堪称词学构建的大工程;明工词学批评在词史观、体性论、主情说三个方面均有创辟。  相似文献   
4.
《碎金词韵》是清代词学研究繁盛的产物,其编纂体例繁杂,内容丰富,是一部在词韵韵部统领之下,融汇了丰富音韵学知识和词学思想的综合性韵书。同时,作为谢元淮《碎金》系列著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了谢氏"词为诗余""以(昆)曲歌词"的词学主张。以《碎金词韵》为中心开展课题研究,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对今人模拟宋词格律用韵,以及规范昆剧韵白声类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目前学术界对该书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因而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5.
王鹏运于尊体格之外亦重声律。他认为词为声学,由声而得韵,南渡之后,乐谱失传,声亡而韵始严,因此他高度评价戈载与万树整饬韵律之功。另一方面,王鹏运又认为韵本休文小学之书,反对以日益细密的韵法约束创作,认为词韵宜宽,从而对方音押韵持许可的态度,并且针对戈载擅改韵律,绳检古人的作法予以严厉挞伐。王鹏运守声律而不泥声律,在实际创作中主张自运,往往不受羁縻。晚清之际,王氏能克服常派之弊,比兴寄托之外亦不轻忽音律形式,真正做到体格与声律并重。他的声律论是在特定时代下形成的,也离不开王拯与端木埰的熏染?⑶乙云涮岢蒲茉谕砬宕侍巢斯惴憾钤兜挠跋臁?  相似文献   
6.
沈谦《词韵略》开创了依附于诗韵.结合对唐宋名家词作韵脚的抽样调查.而折衷取用的词韵编纂方法。沈谦探讨并确立词韵押韵的原则.填词用韵应该平声独押.上去通押.入声独押.又偶有平上去三声通押的情况.又在《中原音韵》的基础上.归并组合出十九韵部,并主张参用古诗押韵之法。《词韵略》面世之后.得到词坛的激赏。对清代的词韵制作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其韵部分合原则和编纂方法成为后世词韵取资沿袭的渊薮。  相似文献   
7.
一元宵节作为一年中最热闹浪漫的传统节日,似乎与历代文人墨客的关系特别地密切,于是乎,人生况味、节日风采、民风习俗等一起糅合成元宵诗词所特有的清幽空灵之美。"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元宵节,从宽袍大袖里走出来,从诗风词韵里走出来。一年一年的月光灯火,将这个古老的传统节日濡染得日渐莹润浑厚,而以平仄错落、含蓄婉约的古诗词为载体所呈现出来的诗情画意、浪漫色彩,则为元宵节注入了浓郁的文化底蕴和古朴  相似文献   
8.
因为姜夔先写词,后谱曲,所以他的在词韵平仄的使用方面非常灵活。姜夔自度曲最常用仄声,他的声调运用是与情感抒发紧密相连的。在自度曲的韵处,姜夔更是爱用去声字,且由于他对音律的重视,使他的词读来和谐通畅,具有雅致。  相似文献   
9.
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被选编在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中,写词人退居江西上饶,夜行黄沙岭时所见所感。摊开教材静静品赏,油墨清香偕着稻花的浓郁馨香,迎面扑来。“明月”之夜,幽静恰人,旷野阡陌染上了清辉的底色,盈手可掬。“清风”习习,拂去夜行的疲倦,“扑棱棱”斜枝上乌鹊突然惊起,啼叫声划破夜空,却在诗人的心底撩起波动的悦弦,倾耳可闻。  相似文献   
10.
比较绽词韵     
黄岩 《考试周刊》2014,(86):29-29
<正>《语文课程标准》对中、高学段关键词教学要义及实现目标有明晰的表述与要求。当下部分教师抓住关键词组织教学,但对抓住关键词后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学价值意识不强,方法不当。笔者运用"比较法"进行关键词教学,效果较好。一、替换比较1.近比,于细微处品出情思与逻辑之美。案例1:苏教版六(下)《广玉兰》第一自然段"观赏"教学。我用"这句话中‘观赏’能否换成‘观看’"这个问题统领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