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科学研究   8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土表接种的方法,对145份适合于淮河流域种植的小麦品种(系)进行了赤霉病的抗性鉴定和评价。以病小穗率为指标,与株高、穗长、旗叶长和旗叶宽等农艺性状做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能够直接应用于大田生产的赤霉病抗性品种比较匮乏,145份材料中没有发现达到免疫和抗病水平的品系,2份达到中抗水平,46份材料表现为中感,10份材料介于中感至感病之间,87份材料表现为感病。从材料地理来源上看,仅有来自江苏的种质存在较好的抗病基因资源,而山东、安徽和河南地区的小麦品系普遍缺乏抗病性。相关性分析显示,病小穗率与株高极显著负相关,与旗叶长和旗叶宽极显著正相关,感病性的降低和丰产性的提高存在矛盾。  相似文献   
2.
陆美琴  赵理清 《科技通报》1995,11(6):365-369
采用特矮大麦/早熟3号、特矮大麦/紫皮大麦、特矮大麦91-6411、91-6411/早熟3号4具杂交组合的P1、P2、F1、F2、B1、B2世代,研究了大麦抗赤霉病性的遗传,结果表明,大麦抗郝霉病性表现 部分显性或超显性,细胞质作用不明显,在特矮大麦/早熟3号、特矮大麦/紫大麦和特矮大麦/91-6411中,共同亲本特矮大感病性主要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在91-6411/早熟3号中,抗赤霉病性为数量性  相似文献   
3.
对108个小麦品种进行了田间抗赤霉病评价、聚类及性状间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品种之间发病率差异颇大,病穗率为0~31.5%,严重度为0~1,病情指数为0~26.145%.通过对各品种的病情指数进行聚类分析,将抗病性从高到低分为 9个类群,分别有52个、12个、11个、17个、4个、7个、3个、1个、1个品种,其中第Ⅰ类群有33个品种可直接应用于生产.相关分析表明,病穗率与严重度、病穗率与病情指数、严重度与病情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严重度与株高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汤志明  朱金梅 《科技通报》1992,8(5):313-315
利用萧山市1973年至1985年小麦赤霉病资料,筛选出4个与发病相关密切的气象因子,应用贝叶斯准则,预测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趋势,13年拟合和6年试报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夏青 《华夏星火》2013,(7):22-25
病虫害防控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用工最多、强度最大、技术要求最高的环节之一,我国每年防治面积达到60多亿亩次。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又为病虫害防治增添了一些新难题。现代植保已成为现代农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生态农业的出现与发展也呼唤绿色植保的跟进。  相似文献   
6.
《西藏科技》2009,(4):79-79
目前,长江中下游、黄淮海小麦主产区将陆续进入小麦抽穗扬花期,正是小麦赤霉病发生和预防的关键时期。据各地调查,今年赤霉病病原菌普遍偏高,大多超过大流行指标。农业部近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级农业部门切实组织做好防控工作,减少小麦产量损失,保障小麦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7.
赤霉病的发生,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因而在防治上除积极选育抗病品种外,还要搞好测报,并及时进行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012年渭南市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进行系统调查,综合分析了发生流行的原因,提出增大农业防治力度、压低重发田块菌源基数、及时开展药剂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采用人工接种方法在田间进行小麦品种的抗赤霉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在供试的59份小麦品种中,抗性达R、MR、MS、S、HS级的材料分别占鉴定总数的15.3%、40.7%、32.2%、6.8%、5.1%,从整体结果看,表现MR、MS级抗性的材料所占比例较大,而表现R、S、HS级抗性的材料所占比例相对较少;并认为同一品种的抗病性指数年度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管礼文  陆志海 《预测》1994,13(3):62-63
用Fuzzy综合评判预测大麦赤霉病的发生预测管礼文,倪文明,陈水校,王国荣(浙江省萧山市农业局311200)陆志海,鲍传林(浙江省萧山新湾农技站)(浙江省萧山市农垦场)本文首先从影响大麦赤霉病发生程度的众多因子中,通过“电算”初选出与发病率相关显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