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教育   5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4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1.
管察 《钓鱼》2013,(9):12-13
传统钓鱼多坠钩沉底,可是钓(?)条、草鱼、鳊鱼和鲌鱼,有沉底和不沉底两种钓组。坠钩不沉底是因为这些鱼习惯上中层活动,在钓组上就是钩、坠、饵合起来的重量小于浮漂浮力。另外,传统钓鱼都在江河湖库进行,走水不可避免。当钓组抗拒不了走水的时候,坠钩离底就是必然了。台钓适合池塘是因为不走水,用于走水则要调低钓高。然而受"台钓"影响,传统钓转身了,"台钓"所能的钓底、钓离底、打浮、钓行程,传统钓也能玩了。  相似文献   
2.
管察 《钓鱼》2013,(5):10-11
渔者六物:竿、纶、浮、沉、钩和饵。纶是钓鱼用的丝线;浮,浮子;沉,连在钓线或鱼钩上,使钩下沉水底的物件,现代多指铅坠。古人用什么做坠,不知道,但可以追溯的是青铜器出现之前没有金属坠,之后有了冶金业才有合适的"沉"。坠的使用是因为大多数鱼类都是沉底摄食,必须将钩沉至水底,另外是抵御走水,无坠,钩随水走虽然也能钓鱼,却不能像底坠那样稳坐钓鱼台。  相似文献   
3.
漳州浦南“大神尪”是我国傩文化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因其保持了一定的原生性又称为“浦南古傩”。本文对“大神尪”的表现内容和研究价值进行概述,分析“大神尪”的现状及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浦南“大神尪”的保护与传承问题提出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当灾难降临,人们在采取理性手段抗灾的同时,也会实施一些非理性措施。其中焚巫尪就是古人求雨抗旱的一种非理性形式。虽然这些巫术并没有实际的经济价值,但在巫术背后却有着丰富的政治和社会意义。商汤通过祷雨活动,将政权与神权合二为一,不仅赢得了民众的支持,增强了各阶层的凝聚力,更是对灾难之下的民心的安抚,起到了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炎冰 《钓鱼》2013,(12):16-17
40年前无锡市的公交线路只有9条,其中4条通往乡镇,都是沿用1949年前就存在的公路。70年代后期起,原无锡县范围内的乡镇通公路了。由于无锡县归苏州专区管辖,开通的是农村公交,班次有限,早上7:30开始运行,傍晚4:30就没车了,且间隔长,  相似文献   
6.
刘国建 《青海科技》2009,16(3):30-32
盐田是以卤水为原料进行盐类矿物生产的重要设施,盐田工艺管理实质就是卤水的控制,本文就卤水的串联走水进行了探讨,为设计、优化盐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1.钓组重力大于漂的浮力.在钓组的重力大于漂浮力时.漂(包括线)随水流方向顺流而下.漂坠之间的水线随漂的走动方向倾斜。由于漂的浮力小于钩坠重量,漂的浮力不能带动沉入水底的钩坠,相反被钩坠重量向下斜牵拉走动的漂,漂被水流的横向拉力和钩坠的下沉压力,逐渐下斜沉没于水里,是不能看漂钓鱼的。  相似文献   
8.
进行词义研究,应当广泛占有和充分利用各种语言材料,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来求本溯源,以全面准确地辨析和诠释词义。本文以"抱肚"、"兜肚"、"(足姜)(足察)"、"捻靶儿"和"走水"五词为例,对词义的辨析和诠释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大神尪”傩舞是我国傩文化在闽台遗存的一种独特祭祀仪礼,在文化人类学视阈中,闽台“大神尪”傩仪是联系人与自然的文化表达范式,有其迥异于其他地区傩舞的艺术特点;“大神尪”傩舞形态背后蕴涵着闽台文化区的舞蹈文化特质,具有维系民族文化认同、反映我国傩文化发展的世俗化趋势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0.
走水尪”是一种产生于闽南地区,随闽南籍移民带到台湾,并在移居地落地生根的特色民俗活动。闽台两地“走水尪”民俗虽一脉相承,但由于文化环境的差异,无论是具体形式还是其文化意义,都产生了差异,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文化特征。探析这一民俗在两岸之间的传承与变迁,阐明要发挥传统闽南民俗活动的文化纽带作用,推动两岸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